随着“吱”一声,板叔家的门开了,郭婶家的门也开了,陆陆续续,村民的家门都打开了,村民们走出家门,将解放军迎进家。

不是村民凭张世保两句话就信任了解放军,而是,村民们从昨晚到现在,对解放军的观察,让他们觉得解放军是一支有纪律,不扰民的队伍。为了不侵扰村民,这支队伍宁愿露宿荒山野岭;为了不侵害百姓,他们进村之后,并没有像山匪那样强闯民宅。仅凭这两点,村民们就见识了和以往坑害老百姓不一样的队伍,至少到现在为止,这支队伍给人的感觉是没有敌意的,对他们来说,是安全的。

部队很快就进入村民家中,与村民唠家常,帮他们干农活,替他们挑水,打扫卫生。军民之间共同的话语越来越多,心越走越近,没用多久,村里的每个角落都洋溢着欢声笑语。

郑雷和玉妹住在老婆婆和老爷爷家里。郑雷帮着挑来了一担水,玉妹忙着打扫卫生,干的是不亦乐乎。

“妹仔!兄弟!歇下子!喝口水!”老爷爷端来开水递与两人,看着他们喝,一旁不停地点着头,一连说了几个好字:“没曾想到,我活了近八十年,还是第一次碰上替老百姓干活的,不抢,不拿,不欺负老百姓的部队,我想,一定是菩萨派你们来,为我们老百姓救苦救难的‘菩萨兵’,我说的对不对?”

“公公,你说的可对了!解放军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可以这么说,就是救苦救难的‘菩萨兵’。不过哩,公公说的是菩萨派来的,就神话了,真正活在人间的,不是什么菩萨,而是我们有一个伟大领袖,叫**,是他派我们来的,他才是我们老百姓心中的‘红太阳’。”说到**,玉妹一脸的崇敬之情。

“**?一个比菩萨还厉害,还要好的人?”老爷爷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天底下还有这样一位为老百姓打天下的伟人吗?

“是的啰!有的!真正的有!菩萨是神,在天上,是人们供着的,而活在人间的,听得到,见得着,感受得了的是我们伟大领袖**,他为人民谋幸福,我们解放军就是他派来为老百姓剿灭土匪的,让老百姓不再受土匪的侵害。”

“喔,那就好了,以后我们老百姓就有好日子过了。”

“对!公公讲得对!以后,我们老百姓的生活会一天比一天的好。”郑雷把挑来的水倒进水缸里。

“光是顾倒说话,我都忘了煮点稀饭给你们吃,我刻拿米刻。”老婆婆脱口而出,她此时已经不把郑雷和玉妹当外人,感觉比自己的亲人还要亲。

“老太婆!你不是把米藏起来了,还找得倒咩?这个老太婆真是的,把什么人都看成是坏人了。”老爷爷埋怨道,“找得着咩?要我老头子帮你拿咩?”

“老头子!家里有几大啰?哪个找没倒?”

郑雷赶紧上前,帮老婆婆,从床底下拿出一袋粮食。老婆婆自嘲地说:“藏个鬼嘛?就是藏这开,那帮土匪仔子照样能找得着,这个家,就那么大点,藏给哪个看喔?”

老婆婆不好意思地对郑雷和玉妹说:“晓得你们是好人,我老太婆哪个又刻藏它?”

玉妹边笑边安慰老婆婆道:“哪个晓得解放军是好人嘛?”逗得老婆婆、老爷爷开心地笑了。

这里军民融洽如一家,而在另一个村庄却是另一番气氛。

上山村,地处芭蕉弄腹地一处地势较高的地方,周围被芭蕉林环抱。村子有上百户人家,在这一带属于大村子。村子中央地势较高处,有一砖瓦结构的庭院。庭院的恢宏程度与周围低矮的土墙、土屋、木竹寨楼相比,有着天壤之别,贫富十分悬殊。朱红色的大门外两只雄踞的石狮,彰显这户人家的显赫家世。

这一世袭人家,就是号称“桂系师爷”的覃江家。覃江的家,当然是芭蕉弄里最有钱,最有权势的人家了。覃家三兄弟,都在外面读过书,老大覃贵留在家中守业,覃江早年在桂林读书,后随桂系军阀走南闯北打天下,一直担任幕僚、文职工作,积攒了不少见识和人脉,老三覃三自从到江浙一带读书后,就再也没有回过芭蕉弄,无论他们家在这一带是多么的显赫,毕竟是穷乡僻壤,不值得覃三丝毫的留恋。

走进由卫兵守护的大门,穿过大院,步入门口有卫兵守候的大堂,一张雕龙画凤、古色古香的太师椅上,躺坐着身穿乡绅服装的覃江。覃江嘴里叼着一个小烟枪,正“嗒吧嗒吧”地抽着烟。这小烟枪十分的精致,烟嘴是用白玉做成的,老凤竹蔸做成的烟杆,黄而发亮,上面雕刻着龙虎图案,烟头铜头银帽,靠近烟头部位吊着一个银色的小烟壶,这样一个精致的小烟枪,当然不只是为了抽上几口烟,而是为了边把玩边思考问题,可见覃江是一个对事物要求极高,心思十分缜密的那么一个人。

覃江的身边有三个女人。站着的是大老婆梁荣,左边坐着帮覃江捶腿的是他的二老婆何兰姑,右边坐着,手里拿着根银簪,替覃江撩烟蒂,加烟丝的是三老婆黄翠英。

大堂内门口一侧,跨立着一个脚踏一双黑色步云靴,紧身黑布裤,腰间扎着练功带,背后别着一支驳壳枪,上身穿着一件没有系扣子的****作训服,身材精瘦,脸带凶相,年龄二十七、八岁模样的人。他是覃江的卫队长,叫覃大胆,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江湖上,人称“草上飞”。

在大堂内,时不时站立,时不时走动的是覃江的副官冯远清。


状态提示:第五节--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