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穿越重生>篡清>第四卷 不一样的甲午 第七十三章 错过了
全面出击的巨大战事。而且徐一凡不用维持一支消耗巨大的近代吞金巨兽----海军。

虽然可言是倾国运之一赌,但是上至伊藤博文,下至具体指挥作战的部队长。都认为这场战事收功有七成把握。。

可是,偏偏清国出了一个徐一凡。

这个彗星般崛起在东亚政坛上面地人物,如此深刻的变动了这场战局。让他们这些人的所有筹划。所有野望,都全盘落空!

清国宣布求和投降。

徐一凡不降。

他有一支覆灭了日军两个野战师团地强悍部队,他占据辽西辽南的内线地位,他收编了数万辽南的清军,而且他仿佛知道,只要打下去,日本就难以为续!

最要紧的还不是这些,而是他已经鼓起了风潮。清国并不是没有战斗下去的实力,而是没有一个中流砥柱引领他们作战。徐一凡已经代替了灰头土脸的李鸿章。一时成为天下之望!

日置益当初不是没有评估过徐一凡和他势力,日本收集清国情报的渠道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但是对徐一凡的评价。各个渠道汇总而来地资料和最后论断都差不多。外交部门对徐一凡的评价还尤其高一些,因为多少了解一些徐一凡在南洋地内幕。认为他有相当地力量。但是大家都认为,徐一凡僻处海东。又不像李鸿章那样海陆师俱备,在大清政坛各方面奥援又多,财力也雄厚,并不是一支超过李鸿章的力量。大家还同样认为徐一凡很有野心,在日军对清国本部还有李鸿章进行打击的时候,象他这样地野心家,按照中国历史的传统路数。应该按兵观衅。清国本部还有李鸿章败得越惨,他就越有浑水摸鱼的机会。清国中枢本来就很不待见徐一凡。他手头的实力就是他安身立命的本钱,他会为了清国把自己本钱拼干净?

当初对徐一凡这支力量战事起后的判断就是,徐一凡很可能利用这次战事,顺势从朝鲜退到满洲境内,很可能会囊括吉黑两处,让开大路,然后趁机拣奉天的便宜。谁也不认为他会坚决抵抗。

谁也没想到,徐一凡坚决抵抗了,还让陆军吃了大亏。更千里回师,在天下皆降地时候,喊出了那振聋发聩地一声。

徐一凡,不降!

这一声鼓荡的风潮是如此之大,竟然让日本二千年积蓄地元气所作育出来的明治一时汇萃之精英,毕生的苦心竟然有化为泡影的可能!

看着陆军那些将领通红的眼睛,日置益在心中只能长叹。他倒是不介意这些军人的迁怒。只是觉得心里面空落落的堵得慌,这场战事,到底要走到何处为止?

战争一开始,就要想到如何结束。日本以少兵临大国,本来就求的是迅雷不及掩耳一下震慑住昏愦的对手。将战事一下展开在三处同时进行也就是这个目的。

可是当战事无法结束的时候,又该怎么办?

外面的风声越来越大,但是这海风,却没有一丝吹进大本营会议室内。气压越来越低,让每个人都觉得喘不过气来。每个人都是汗如雨下,脸色铁青。

屋子外面又传来了脚步声,屋中呆坐的大本营幕僚们目光都转了过去。现在来的都是外交情报,所有军事情报通传都是一律暂停,外面脚步声响,来的一定就是信使。谁知道又送来了什么倒霉消息!屋子里端坐的几十个人,好像被集体催眠了,各色各样的目光----疯狂,呆滞,不甘,绝望,愤怒,暴躁…………在这一刻都汇聚在一处,整齐的缓缓转动。连呼吸,在这一刻都屏住了。

一片寂静当中,就看见一个专门传递外交情报的信使脸色苍白的走到了门口,手里举着一份情报邮袋,封口火漆殷然,但是看那信使的神色,分明已经知道了邮袋内的情报是什么。

“…………清国已经发下上谕,求和文电,是翁同擅自所为……翁同已经被革职还乡,清国光绪皇帝亲发上谕,不与帝国议和,而委徐一凡和李秉衡为南北两面钦差大臣,和帝国战斗到底!”

屋子里所有人的心仿佛一下就坠入谷底,那种从万丈高台落下的心情。仿佛都能听见碎裂的声音!

日置益闭上了眼睛,他还没有那种智慧理清现在乱成一团的思绪,他只是深切的感觉到。东亚历史,从此刻,已经深深地不同了。

屋子内短暂的沉寂迅即被打破,几个眼睛血红的陆海军将领猛地跳了起来,发狂一般的敲着桌子。

“膺惩这些不讲信义的支那人!”

“帝国陆军虎贲十万,当决死进击,荡平一切敢于抵抗的清国军队!”

“发动直隶平原合战!将战火烧到北京城脚下,将清国皇帝俘虏到东京,将徐一凡俘虏到东京!”

“帝国海军。纵横东亚,未尝一败。现在更不可能失败!再度炮击天津。扫荡清国沿海。在天津,在上海,在广州。在台湾……在清国一切港口上陆!哪怕海军还剩下一兵一船,也要战斗到底!”

“直隶平原合战,直隶平原合战!川上君的遗愿,我们来替他实现!”

这直隶平原合战,是当初川上操六在世的时候,主持编列对请作战纲要时所设想的最终会战。战事进行到如今,日军所有部队都撒了出去。陷在三个战场上面。海军更是疲于奔命。哪怕没有徐一凡堵在辽南那里,按照日军现在所拥有的力量。也不可能会战于直隶。维持能战的第二军第三军就已经耗尽了日本全部地补给能力,如何再进行这样的大攻势?现在再吼着要推


状态提示:第四卷 不一样的甲午 第七十三章 错过了--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