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都市现代>帝国玩具(帝国重器)>第二百八十六章 谈判
都是对口供应给国内羽绒服厂家的,海军这方面也插不进去手。只能是想办法再扩大收购范围,可这样一来利润率下降的就厉害了。海军才不得不打消了做羽绒出口的念头。

在工业化大生产之前,这类小规模散养资源的成本并非会更便宜,相反是更贵的。后世实现工业化、规模化养殖之后,鸭绒的成本下降。中国人才真的穿的起羽绒服,进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才穿得起羽绒服。

而转头再看国内,羽绒服这东西也仍然是新鲜玩意。胡文海当初给陆嘉陆欣买了两件,顺带给新科公司里的一些高管发福利,也不过从专门供应出口的北极燕公司抠出来十几件而已。

就这,还是他胡总面子大。当时国内有求于他,这才走关系面相国内出售的。

羽绒服的生产技术,在八五年,国内也就是三、四家企业掌握了。也幸好如此,海军手里才能收到这些鸭绒,不至于想买都买不到。

而且别说,第一个取得羽绒服专利的人正是个俄罗斯人。不过那时候羽绒服面料无法解决漏绒的问题,鸭绒处理的也不好,导致销路根本打不开。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才解决防水面料问题,使得羽绒服逐渐成为人们过冬的首选。

轻工业天赋点满的中国都是如此,对于轻工业基本没点的苏联来说,羽绒服就更是比小汽车都难买到的产品了。在莫斯科的街头,如果看到有人穿一身面包一样的羽绒服,八成就好像是在中国“能喝上可乐”一样的权贵了。

若非里面有这么大的利润,怎么能把kgb给钓上来呢?

科罗廖夫压下心里繁乱的心思,点头道:“那么交易的方式呢?我的人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三十吨鸭绒,两辆车也就够了。过了绥.芬.河口岸,一手交货,一手交资料?”

“我们要先确认资料的准确性。”池秘书不置可否。

“没问题。”科罗廖夫痛快点头:“我先给你们一部分资料,确认了真实性,过口岸之后再给剩余的部分。”

池秘书回头和身后的人讨论了两句,转回头来点头:“可以。”

科罗廖夫用手盖住密码盘,当场就打开皮箱,从里面拿出一个厚厚的密封档案袋来。

牛皮纸的档案袋上面用封条封住,上面什么文字也没有,显然绝不是这些资料的原件。里面的资料记录着苏联目前掌握的远洋渔业资源情况,说实话,三十吨鸭绒换到这些资料。实在是有些太便宜了。

为了这些资料,苏联人应该每年投入了至少数百万卢布的研究成本,养活一个远洋渔业资源研究所不成问题实际上,确实有这么一个研究所。

苏联人始终面临粮食问题。不得不在远洋渔业上面投入非常多的精力和资源。

不过三十吨羽绒服,足够生产上百万件羽绒服了。

如果是羽绒服成品卖到苏联,这些羽绒服换回两架su27战斗机都绰绰有余。

科罗廖夫拿出的资料,池秘书转手就交给了自己身后的专家。这里有俄语翻译,有海洋专家。可以以最快的速度确定资料的真实性。

果然,过了没有多久,散出去的资料纸张就又都回到了池秘书的手上,而他也得到了这些资料真假的消息。

“很好,资料没有问题。”池秘书点头,不过他在交还资料的时候突然迟疑了一下。

科罗廖夫微微皱眉,随即将手上的皮箱扣了起来,警惕的问道:“中国的同志,还有什么疑问吗?”

“哦,并不是。”

池秘书发现科罗廖夫误会了。连忙将资料放到了桌子上,推到他的面前:“非常抱歉,之前我走神了。”

“这没有什么。”

科罗廖夫嘴上这么说,却机警的将资料收了起来。

“嗯”池秘书稍稍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硬着头皮问道:“我有一个建议,希望科罗廖夫同志能够考虑一下。”

“您请说。”科罗廖夫点头。

“您知道,中国在轻工业行业上还算有些优势。实际上我在想,如果我们提供的不是鸭绒,而是成品羽绒服,不知道科罗廖夫同志肯出什么价钱?”

“羽绒服……”

科罗廖夫心头不由欣喜。鸭绒他拉回苏联还要寻找工厂生产羽绒服。这里面可不像后世中国,随便找个厂子等排队就行了。

苏联的计划经济导致生产任务是国家下达的,要国营工厂干私活,这可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关系网的问题。

当然,科罗廖夫可以直接出售鸭绒。但问题是,鸭绒和羽绒服之间的差价,大的让人绝对不想放弃。


状态提示:第二百八十六章 谈判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