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军事历史>汉末之吕布再世>第三三四章 蔡家小姐

大概这就叫,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推门的双手收回,戏策转过身子,往着琴音传来的方向,迈步走去。

府内,西苑。

天空中月色正明,苑内的石亭处,一名身着素白衣的女子跪坐于亭内。在她面前的石桌上摆放着七弦瑶琴,女子的手指轻抚,拨动琴弦,发出悦耳清雅的曲章。

戏策顺着琴声,来到西苑。

当他发现演奏之人竟是名女子时,脸上的表情可谓是精彩至极。

他本是想来寻觅知音,讨教切磋一二。照他的估计和推测,能够将古琴演奏到这个水平的实力,怎么也应该是个有些年岁的长者才是。

结果……

他失算了。

没想到此曲竟会是出自女子之手,而且从背影来看,这名女子的年纪应该不过二八之龄。

月色落在她的身上,倍添圣洁。

戏策刚往前走上两步,便顿住了步子。

就算他是诚心想讨教,现在也不是时候。如果对方是个男人,倒无所谓,可偏偏是个女子。孤男寡女的相会石亭,这事要被传了出去,两人的声誉肯定是保不住的。

戏策倒不在乎,反正他是光脚的不怕穿鞋,可女子的名节,就全毁了。

从她的坐姿举动来看,显然是位大家闺秀。

又弹奏两遍过后,女子见夜色已深,起身离开石亭,往着歇息的地方,轻移莲步。

女子离开之后,戏策走进了石亭。

在那石桌上面,除了瑶琴,还有一张铺开的绢布,上面是方才所演奏的曲谱。

戏策来回细品了两遍,在惊叹于旋律美妙的同时,发现一处似有不通,但未征得许可,他又不敢试弹瑶琴,更不敢擅改曲谱,只好提笔将那一处需要稍作修改的地方,写于石台之上。

写完之后,戏策便原路返回,回了自己的宿屋。

…………

清晨,晶莹的露珠挂在青草树叶,微风吹过,鸟语花香。

居住在西苑的少女伸开藕白的小手,起床梳洗。

她有个很好听的名字,蔡琰。

于此之前,她也是居于洛阳,不过因父亲得罪了朝廷权贵,而在几年前被流放朔方,还在五原居住了半年之久。后来遇到大赦天下,她的父亲也因此得以赦免。为防小人私下报复,于是全家便迁往了南方吴地,避祸江东。

此番前来洛阳,蔡琰是随着兄长奉了父命,来祭悼老太尉杨赐。

说起蔡琰的父亲,整个大汉朝的读书人,恐怕无人不知。

蔡邕蔡伯喈,当世之大儒。不仅通音律善辞赋,还自式,取名为‘飞白’。这种书体,笔画中丝丝露白,似用枯笔写成,绝有妙伦。

熹平四年,蔡邕有感于经籍距圣人著述的时间久远,文字错误多,被俗儒牵强附会,贻误学子。于是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张驯、韩说、太史令单飏等任,奏请正定《六经》的文字。天子予以批准,蔡邕于是用红笔亲自写在碑上,让工人刻好立在太学的门外,这就是第一部石经“熹平石经”。

当时的儒者学生,都以此为标准经文。碑新立时,来观看及摹写的,一天之内,车驾就有一千多辆,街道也因此堵塞。

除此之外,蔡邕所作的《述行赋》《青衣赋》等辞赋,也是广为流传。

蔡邕同杨赐有着近三十年的交情,听闻故人辞世,自是悲痛欲绝。奈何当时染上寒疾,难以下地行走,只好嘱咐一对儿女,将他写好的《太尉杨赐碑》带入洛阳,用以追悼故人。

杨廷按礼招待了蔡家兄妹,并安排他们在府内住下。

蔡琰的兄长也没故作推辞,他此番前来洛阳,除了追悼老太尉,当然还有其他意图。

洗漱之后,照例是要练琴弹曲。

蔡琰走出房舍,来到石亭之内坐下。

正欲弹上一曲,却看见了石桌上的飘逸字体。

黛眉下意识的微皱起来,这首曲谱乃是她父亲近来的得意之作。她已演奏过数次,并无有过问题偏差,这是何方狂徒浪子,竟敢擅改其中音律。

不过还好,此人应该也懂得轻重分寸,没有在曲谱上涂鸦乱画。

蔡琰开始了清晨的演奏,一切如常。

当弹到那处更改的地方时,她竟鬼使神差的按着石桌上的韵律拨动了琴弦,一连串的音符叮叮咚咚的在脑海里跳动,那琴弦所带来的乐感与旋律,令她惊愕的睁大起一双很好看的细雨梨花眸。

外行人听来,左右都是那个意思,只有真正懂乐律的人,才会明白,这处改动,简直有如神来之笔,有画龙点睛之妙。

东苑的房屋内,某个才刚睁开眼睛的家伙,听到琴声,嘴角悄然有了笑意。

话分两头,昨日夜晚,抬宣馆的张沅便将吕布抵达洛阳之事,往上逐次通报。

消息传入到张让耳中,这位如今权势滔天的大宦官,枯瘦的老脸上多了几分阴寒。

他也算是头一回对这种蝼蚁类的低级人物,如此费劲心机。

朝中多少大臣,他稍微使点手段,就能立马将他们构陷下狱,偏偏这个姓吕的,还真是朵奇葩。

跟鲜卑人鏖战数十场没死,派往南下平叛蛾贼也没死,连患上疫疾都能死里逃生,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连在一起,还真是邪门儿……

韩悝死在了鱼尾坡,奏报上写的是,慷慨杀贼,为国捐躯。

这封奏报,估计也就只能骗骗天子。

张让信吗?肯定不信。


状态提示:第三三四章 蔡家小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