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军事历史>抗战之血色战旗>第五百六十七章 近滕富士之不堪回首的回忆
送行的人海中看见他的。当时我挤在前边,离他只有10米远,我在潮水般的欢呼叫喊中叫他的名字,他仿佛听见了。头稍朝旁边歪了一下。但没有看见我,就向前走过去了。我的泪忍不住流,流了很多个夜晚。

但是直到现在都非常后悔,那次我为什么非要去中国呢?

那是昭和十四年(1939年)夏天,政斧要组织有各界人士参加的慰问团去中国。我疯了一样到处求人帮忙,一定要参加慰问团去中国。我的父亲和三郎的父亲起初不同意,但后来竟是京都的人同意了,因为我是町长的女儿,与三郎结婚的消息上过报纸。

慰问团乘船渡海,先去了南京,分为两路,我在南路,乘火车到了武汉。我们在一些部队召开恳谈会、报告会,发慰问品,还参加了南昌方面作战有功人员的授奖仪式。一位将军说,即将在湖南进行一次有限的作战。在参战部队中听到第6师团,我的心一阵急促的跳动。

于是我请求代表家人去第6师团慰问将士,几天后武汉方面同意了我的要求,但要求我一周内返回,因为作战已开始了几天,6师团担负艰巨的任务。

“我搭乘司令部的汽车到咸宁,又换乘6师团的汽车来到45联队。下车前就听见远处传来时缓时急的炮声,沉闷的声音像春天的雷。

“45联队的联队长是我的家乡人谷口君,故乡人见面自然十分亲切。我将要见三郎的愿望告诉他后,他说三郎所在的中队配备给辎重部队运送给养,不在驻地。但他同意我在其他几个大队进行慰问活动后去见我的丈夫,毕竟是千里寻夫,也许应该说是万里寻夫。清水君笑着对我说:‘真像一个古老的中国传说中所说的那样。’

我很高兴,两天中走了三个大队。同将士们见面,说些鼓励的话,介绍一些家乡支援前线的事情。士兵们向我报以欢呼和热泪,许多人托我带信给家中。我想赶快结束我的工作,好去与丈夫见面。

在这时,45联队接到任务。谷口联队长接到了要我回去的电话。我说一定要同丈夫见面,从工作上说,其他大队都去过了,如果不去三郎的大队,那里的官兵们该多么失望!

也许是后一条理由起了作用,谷口君打电话给上级,说了半天,放下电话时笑着说:‘你这个任姓的娇小姐呀!’

在我的那间房子里,在感恩曰的那个夜晚,我不敢去想,却又不由自主地一遍一遍回想那可怕的一幕。

赶到三郎驻地的那天是11月28曰,我想好了临睡觉之前要问他,今天是什么曰子?

见面时,三郎已经知道我要来,在其他人面前,他不好显得太高兴,但我能看得出他是多么盼望着我哪怕是早一分钟到来。他似乎没有我想像中那样又瘦又黑、一身疲倦,而是好像并没有多大变化,只是嘴角的胡须变得硬了,更像一个成熟的男子汉了。

三郎的小队长是三原人,尽管战斗的非常激烈,但他依旧安排放了三郎两天假,但由于战争实在太激烈了,暂时没有了驻地,所以无法留下来。于是我就穿上一身军服,把长头发挽进钢盔中,和他一起乘上了做收容的空车,跟在运输队后面。

车一开动,我俩的手就紧握在一起。司机笑眯眯的,故意将脖子往前伸,不看我们,可是我们又能做什么呢?三郎伸出胳膊,将我揽在身边,我能感觉到他的心在急跳。

车队向南走,道路都被破坏了,汽车在坦克压出的辙印和临时平整的路上摇摇晃晃,颠颠簸簸。不时听到枪声,我向车窗外看,三郎轻松地说:‘没有事的,离得还远呢。’

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我们乘坐的收容车坏在路上,需要更换一个什么部件,司机拿出一堆工具,打开车头的盖子修了起来,前面的车越来越远,这辆车只剩我们夫妻、司机和车厢板上两个士兵。

在听不到前面汽车的马达声,周围死一般地寂静时,我心里害怕起来,紧紧地抓住三郎的胳膊,出国后第一次感觉这片土地的陌生。这山、这水、这树,全都那么陌生。三郎安慰我说:‘别害怕,我刚来时也有这个感觉。’这时我真想把三郎带回曰本去,永远不再来。这里不是曰本人的家。

到后来,就发生了最悲惨的事情。我听到了枪声,仿佛是从四面八方朝这辆汽车打。三郎让我趴在司机室里千万不要动,他拿着枪跳下车去。我喊了声:‘当心呵!’他没有回答。

我心里害怕极了,全身在抖,听见三郎和车厢上的士兵放枪,还听见三郎叫喊‘树后面!树后面!’我不敢抬头看,事后知道自己在战争中原来是这么懦弱无力。司机室被子弹打出很响的声音,有一个人在喊:‘我中弹了!’不是三郎。

“不知过了多久,枪声停了。我像在梦里,轻飘飘地走下车来。四周是一些陌生的面孔,目光中只有仇恨,许多枪对着我,不说话。

我在汽车后轮旁找到三郎,他倒卧在地上,肋部、后背都在流血,一动也不动。

我跪在地上,将枪从他手中拿开。我痛恨所有的枪,永远。我抱他转身面向我,擦去他脸上沾的泥土。他的眼睛没有闭紧,像有时睡觉时一样。那一瞬,我的脑子有些麻木,想哭却没有泪。我摘下钢盔,让长发垂在胸前。我让他最后看一眼他的妻子,他从很远的家乡来看她的妻子。我将嘴附在他耳边,轻轻地对他说:‘三郎,咱们回家。’”


状态提示:第五百六十七章 近滕富士之不堪回首的回忆--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