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穿越重生>重生女主播>第二百九十九章 :美丽的青海湖

“啊,这就是美丽的青海湖了。”

“大家快下车,拍照啦,这夕阳的余辉下的湖水,是不可多得的美景呀。”

“快停车,晚上咱们就露宿在这里,比那荒村有意思多了,哈哈。”这是赵军的叫声

……

一行人把车停好,摄友们拿起长枪短炮,纷纷跑向湖边。

彭佳和元小聪虽然不是摄友,但美景当前,自然不可能错过。

青海湖所在的位置正是青藏高原的东北部,这里地域辽阔,草原广袤,河流众多,水草丰美,环境幽静。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绵绵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海拔3600~5000米之间。举目环顾,犹如四幅高高的天然屏障,将青海湖紧紧环抱其中。从山下到湖畔,则是广袤平坦、苍茫无际的千里草原,而烟波浩淼、碧波连天的青海湖,就像是一盏巨大的翡翠玉盘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间,构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壮美风光和绮丽景色。

在这山光水色之间,彭佳和元小聪仿佛找到了自由呼吸的灵感……

“哎呀,这水怎么是黄色的?”

“不对,这水里面有东西,还在动。”

就在这时候,率先靠近湖边的人惊叫起来。

“什么状况?不会是湖怪吧。”元小聪夸张地喊道。其实满是兴奋的味道。

关于清海湖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1000多年前,唐蕃联姻,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王松赞干布。临行前,唐王赐给她能够照出家乡景象的日月宝镜。途中,公主思念起家乡,便拿出日月宝镜。果然看见了久违的家乡长安。她泪如泉涌。然而,公主突然记起了自己的使命,便毅然决然的将日月宝镜扔出手去,没想到那宝镜落地时闪出一道金光,变成了青海湖

“不可能是湖怪吧,有听过鄱阳湖怪,尼斯湖怪,就没听说过青海湖有湖怪。”彭佳在脑子里搜索了一下,如果真的有湖怪的话,那算是一条爆炸性的大新闻。她至少会有一点印象。但经过努力地搜索回忆,彭佳确证没有这条新闻的印象。

“什么湖怪呀。傻瓜,这里水里的游鱼在做怪。”说话的是刘小兰,对了,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海洋生物学家。

虽然研究的是海洋,但对于湖泊她当然也不陌生了。经过刘小兰的介绍,大家才知道,青海湖里不光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湖中还盛产湟鱼。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天然鱼库。四五月间,鱼群游向附近河流产卵,湖面上于是被密密麻麻的鱼群铺盖水面。使湖水呈现黄色。果然,打头的人这时也发现,原来黄色的湖水竟是因为鱼群聚集形成的。只见鱼儿游动有声,翻腾跳跃,异常壮观。

摄友们再也忍不住了,纷纷拿起相机记录下这难得一见的景观。

“有喜欢钓鱼的吗?晚上咱们可以喝上鲜美的鱼汤了。”说话的是赵军,原来他还有钓鱼的兴趣。只见他从自已车上竟然拿下两副完整的钓具。

“好呀,我也要钓鱼。”刘小兰一见赵军居然带着钓具,也兴奋不已,她是市钓鱼协会的。此时见了鱼杆,就象猎手看到猎枪一样,手痒难忍。

于是钓鱼的钓鱼,拍照的拍照,彭佳和元小聪也在这里留下了自已的身影做纪念。

“可惜咱们来的不是时候,不然,就能看到大规模的祭海活动。”元小聪的语气里流露出些许的遗憾。

“祭海?”彭佳好奇地问道,“这是什么活动?”

“ 祭海就是祭祀青海湖,最初是蒙古族的传统。蒙古族人原来信仰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尤其认为天是至高无上的神。在元代,蒙古族就有祭天、祭山、祭海之风俗,清代以来对青海湖的祭祀活动更具规模、更加富有宗教色彩。与此同时,环湖地区的藏族人也参加了这项祭祀活动。青海湖祭海,不仅是带有浓郁宗教色彩的一种民俗活动,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其间包含着众多民风民俗,同时表达了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望。

而大规模的祭海活动起源于雍正年间。雍正二年,青海蒙古族首领丹津反清叛乱,胁迫众台吉造反,侵占骚扰青海各地,大将军年羹尧带领部队平乱。没想到追击叛军到青海湖时,大军的饮水不够了。要知道青海湖是一个咸水湖,大部队就这样守着诺大的青海湖犯愁。年大将军这边正在发愁,那边来了一队骑兵。巧的是,有几个马蹄子正好踏上了地上的泉眼,顿时淡水喷涌而出!大将军欢呼:这是青海湖的神灵在保佑我们啊!将士们顿时士气大振,一鼓作气,歼灭叛军。雍正帝听闻后,大为高兴,诏封;灵显宣威青海湖,御赐神位,传驿站速转青海,安放到海神庙内并诏于每年秋八月定期祭海,不得有误,从此便开始大规模祭海活动。咱们这次来得太早了,所以看不到。我从网上的一些图片来看,可热闹了。”

“呵呵,不是每一样风景都能被我们所享受到的。”彭佳对元小陪道,“留一些遗憾回去也许更让我们回味。”

“是啊,残缺的美更能激发我们的向往。”元小聪道,“走,咱们搭帐篷吧。”

和昨天一样,车队围成一圈之后,帐篷就搭在车队里。与昨天相比,彭佳的帐篷已经搭得顺溜多了。不到半小时,一个完整的帐篷就搭盖了起来,这让彭佳不由得心生得意。毕


状态提示:第二百九十九章 :美丽的青海湖--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