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两日,四姨娘的后事也办的差不多了,像这种人家,死一个姨娘还请了人回来念经超度走完整个仪式的已经算是少见了的。杜老太太作为长辈,自然是不便说什么的,倒是刘七巧命茯苓去找了林氏,说自己这边再捐一场道场。杜老太太知道后很是高兴,能为死人多做些事情,怎么说也是积德的,况且刘七巧如今还怀着身孕,正是要积德的时候。

只是二老太太那边,似乎倒是不怎么好了。先听说只是染了风寒,隔了一晚上又说是有些痰症,到第三天的时候,病的床都起不来了。杜老太太听了小丫鬟们穿的话,只摇摇头道:“怕是心病了,她这正室,也算是一辈子窝囊了,生不出个儿子来,终究还是可悲的。”

刘七巧并不知道二老太太也是生过孩子的人,这时候听了杜老太太的话,也不免跟着叹了一口气,现代医学已经发达到了变性的男人都可以生孩子的地步了,只要有钱,只要还是个女人,能生下孩子的几率还是很大的。像二老太太这样的,二老太爷没休了她,看上去似乎也是仁至义尽了。

刘七巧又陪着杜老太太聊了几句,小丫鬟就进来传话说:“二姑娘和苏姨娘已经到二门口了。”杜若昨天派了人回来回话,苏家祠堂那边,汤大人已经派人去修缮了。赵王亲自选了一块风水宝地,作为苏大人的福地,还命工匠们早日开工,希望能让苏大人早日入土为安。

杜老太太正高兴呢,外头几个丫鬟婆子就簇拥着杜苡和苏姨娘来了柳园。苏姨娘见过了杜老太太,往刘七巧身上扫了一眼,才开口道:“我听大郎说起了你的事情,真是要恭喜老太太了。”

杜老太太便笑着道:“我要是知道,如何肯让她来,也算是命中注定的,她这一趟跑,倒是又救下了几条命呢!”

苏姨娘便只低头笑笑,杜苡又上前跟杜老太太和刘七巧请安,杜老太太便请她坐下,又瞧了苏姨娘一眼,只道:“你也坐下吧,这里也没有外人,就我们几个说会儿话。”

苏姨娘谢过了,缓缓落坐,只侧坐在了靠背椅上,却还是一副恭敬的表情。杜老太太便问道:“大郎怎么没跟你们一起回来?”

杜苡便开口道:“前几日赵王一起在江宁那边选墓地的,许是受了风寒,听说大哥哥是京城的太医,就请了他去瞧病了。”

杜老太太心里就有些嘀咕了,赵王虽然住在金陵,可赵王府相当于半个皇宫了,王府里头难道没有得用的大夫?偏偏就要请了杜若过去,只怕不是看病这么简单的事情了。

刘七巧没杜老太太想的那么多,只看了两眼杜苡,虽然两人不过个把月没见,但杜苡脸上比之从前,却更多了几分成熟娴雅。大概是知道了自己的外公是怎样的一个人之后,小姑娘心里头多多少少也有了那么点想法。以前虽然她知道母亲的娘家是落难的官家,却也没想到会是连皇帝都敬重几分的人家。不过眼前刘七巧最关心的,还是杜苡和汤大人的事情,也不知道有没有个谱儿?

“二妹妹这一路上辛苦了,从未出过远门,可还习惯?”

“我倒是觉得挺有意思的,这一路走,姨娘就跟我一路说,她说这些路当年她们来金陵的时候也走过,只不过那时候后头有鞑子的追兵,她连风景都没瞧过一眼,那时候外祖父还建在,可这一次……”杜苡说到这里,难免就有些伤心。她也是最近才知道,原来紫卢寺里头的那个僧人是自己的外祖父的。

苏姨娘听杜苡说到这里,也跟着难过了起来,忍不住低头抹泪,刘七巧急忙打住了道:“咱们不说这些了,苏大人虽然去世了,但毕竟皇上仁慈,给了体面,姨娘和二妹妹一路劳顿,只怕也累了,不如先休息一会儿,等过会儿我再带着你们见府上的老太太去。”

到了晚上,杜若才从赵王府回来了,果然赵王生病是假,却是有另外一件事情是真。众人用过了晚上,杜苡便和苏姨娘先回房休息去了。杜若跟着杜老太太进了房间,刘七巧跟在他们身后,隐隐就觉得似乎是有些什么事情。

果不其然,杜若进了杜老太太房里,脸上就露出了意思颓然的神色,只开口道:“何太妃看上了二妹妹,想要求去给赵王爷当侧妃。”

杜老太太听了,顿时吓了一大跳,往后退了一步,跌坐在了椅子上道:“我就说赵王怎么可能请你这个京城来的太医上门看病呢!难道赵王府连个会医治风寒的大夫也没有吗?果然是……”

原来何太妃素来宠爱赵王,在女色上面对他也是没有多家约制的,赵王虽然还没有正式选妃,但王府的小妾也已经有了十来个了。虽说还没生出什么子嗣来,单这么多的女人,如何能吃得消。况且何太妃说的只是侧妃,侧妃虽然也是有封号的,可说白了其实也不过就是个妾氏,以后生出来的孩子,一样也是庶子,当真没半点的诱惑力。可是赵王府这样的势力摆在前头,要拒绝谈何容易。

杜老太太沉思片刻,急忙问道:“你是怎么说的?”

杜若只蹙眉道:“我只说二妹妹的婚事是二叔二婶安排的,我是一点儿也不知道,兴许已经许了人家也未可知。”

“那汤大人怎么说?”杜老太太这会儿已经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一般了。

“汤大人那边倒是应了,可是出了这样的事情,只怕汤家未必敢为了这件事情得罪赵王。”杜若想了想,这事情还真是棘手了。


状态提示:234|5.08|--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