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青春校园>挺起胸膛站排头>第二十八章 :久违的笑脸

第二十八章:久违的笑脸

跟着我们的脚步,小朋友们蹦蹦跳跳的进了我们为他们新建的帐篷学校。虽然有些简陋,甚至不及于先前教舍建筑的宽敞明亮。但是,能重新回到课堂,重新拿起书本,确实是比什么都好。喜形于色的小朋友们高兴得跳着叫着,在几顶帐篷教室间来回的奔跑穿梭,尽情的释放着重新回归校园的激动心情。

掀开帐篷教室一直紧闭的窗帘,热烈的霞光刺透云霄直射入教室内崭新的座椅上,光滑的橙黄桌面立刻将照射在上面的霞光折射出去,顿时帐篷里立刻变得五光十色霞光粼粼的好看起来。按照教室的布置,我们拿出平日里部队整理内务的标准,将这些才搬进帐篷的课桌椅和画板统一距离、高度、尺寸摆放成了类似于阅兵的方阵,不论从前后左右哪一个方向看都是在一条直线上。

美中不足的是,崭新的课桌椅上不知是什么原因布满了尘埃,猜想许是一路的颠簸以至于此。为了待会在记者们面前有个好的印象,为了不辱没解放军坐立行走担更为了孩子们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开始。本想把崭新的课桌椅擦拭得更加呈亮呈亮,结果翻箱倒柜的愣是没有找到一块理想的干净抹布。最后,不得已心一横将我们挂在腰间平日用来洗脸擦汗的白毛巾给接下来,当做抹布擦了桌子。尽管有些奢侈,可我们觉得是非常值得的,而且我还默默的为给我带来不少光鲜的包毛巾保证道:“等回到营区,我绝不会忘恩负义将它遗弃掉。一定秉承革命优良传统,将它洗得和原来一样白净继续使用。”

“好香啊!”就在我们将崭新的课桌椅上的灰尘擦拭干净的时候。一股让人直流口水的饭香直飘入我们的鼻子,馋得我们直咽唾沫星子。闻着这味道,里面有五花肉、大白菜、方便面、香肠、火腿和辣味调料的香气,典型的是一顿四川名吃的香气——麻辣烫。

“受不了了!受不了了!”在炊事班强大的麻辣烫香气面前,我们已经抵不住诱惑一个箭步冲出帐篷教室,直奔兵乓球台旁炊事班煮的两大锅香喷喷的可口麻辣烫前,猛地吸了一口锅中冒出的热腾腾香气。

明知故问的试图跟司务长套着近乎道:“司务长同志,您这锅里煮的是啥呀?这么香!看把我们馋得都止不住的口水直流。”

“你们猜?猜对了有奖!”见我们一副馋猫的样子,一眼就洞穿我们心思的司务长直白无误的抛出一句引爆我们胃口的问答题。

早已胸有成竹的我们异口同声卖乖的回答道:“难不成就是传说中的四川名吃——麻辣烫。”

没等我们话音落下,一向喜欢幻想自己是厨神的温大才迫不及待的接过话头,又开始了他滔滔不绝的菜名介绍台词:“对头!就是四川名吃麻辣烫。不过,不是传说中的,而是真真实实的在我们眼前。你们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一锅简单的麻辣烫,它可是汇聚了我们炊事班四大区域高手精心烹制而成,集东西南北口味于一体的‘民族兄弟麻辣烫。’”

“去!去!去!又开始了你的长篇大论,这一锅麻辣烫就是我们一起煮的。确是很香!不过大家伙今天都没有这个口福,包括我们炊事班在内,因为待会要用来招待老乡们。如果有剩的,保管给战友们留些。”实在是受不了温大才的‘唐僧’,喜欢爽快的炊事班黄班长有些歉意的向我们解释道。

正在炊事班香喷可口的麻辣烫胀死我们眼睛、饿死我们胃的时候,连长手拿着几面红旗向我们喊道:“都跑炊事班去干什么?过来几个把这些食品、蔬菜、水按照部队直线方块的规矩摆放好,再来几个把这几面国旗、党旗、团旗挂起来。”

有些依依不舍的使劲的朝炊事班锅里看了看,一咬牙我们赶紧转身直奔连长的位置而去。接过连长手中的三面旗帜,就地取材找来三根大小刚好合适的竹竿。把党旗和团旗穿进竹竿里,并按照帐篷教室的布局,将两面旗帜绑在了帐篷小学进门的两间教室门口。恰好一阵微风拂过,刚刚才升起的党旗和团旗,顺势在风中展开飘扬起来,‘啧啧’的旌旗翻飞声,远远的在青山白云蓝天间激荡开去。

‘啪、啪、啪’随着一阵由远及近的掌声和人潮鼎沸的声音,就见学校门口的坡路上,一位肩扛三颗星星上将军衔的老将军搀扶着一位年迈的老奶奶,正一步一步往小学的位置蹒跚而来,且身后还跟着的一群老弱妇孺。时不时的还有几名金头发、蓝眼睛的外宾,驾着相机操着生硬的中文询问着老将军身边跟随的警卫员;几名不知道是国内哪家电视台的记者们,不停地抢拍着各种画面和镜头。

这位老将军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炮政委。看着他老人家近七十的人了,还‘日理万机’的奔赴在抗震救灾等一线,还‘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亲自为几乎与他年龄相仿的老奶奶搭把手。现场的官兵们顿时为之一颤,赶紧纷纷上前迎接过老将军身后的老幼妇孺们。

据随行的警卫员告知,这些一同跟老将军来的老弱妇孺们,不是在地震中失去了双亲,就是没有了子嗣。选择她们一起同来,是想通过她们的事例告诉同样是在地震中失去父母、儿子、妻子、丈夫和亲人的同胞们,虽然我们的兄弟姐妹,已经无法跟我们一同沐浴;无数的孩子,再吃不到妈妈做得最香的饭菜;无数的妈妈,再等不到孩子欢呼雀跃放学的身影......。但,


状态提示:第二十八章 :久违的笑脸--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