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军事历史>铁血帝国>第四十四章 大军
进攻优势,而我军的旅级单位又无法抵抗俄军单个步兵师的攻击,为了弥补这些缺陷,作战处提出了三个编制变更方案,分别是第一、第二缩编方案和扩编方案。”

“第一缩编方案是打算取消部队的旅级建制,更改为师——团——营体系,仍按三三制原则,每个步兵师三个步兵团,每个步兵团三个步兵营,步兵营下编制四个步兵连,此外,连级单位扩编到一百六十人,相应地,营级单位扩编到一千人,团级单位扩大到四千人。无论禁卫师还是国防步兵师,一律配备四营制师属炮兵团,另外,对师、旅级的支援单位作一定的增减。计划中的禁卫师编制作战人员一万八千五百人,配备七十二门90毫米以上大炮和六十挺重机枪,国防步兵师编制作战人员一万七千五百人,配备五十四门90毫米以上大炮和三十六挺重机枪。这一方案是以平衡中俄两国师级单位的过大差异而制订的,可使我军师级单位的灵活性大大增加,同时,也可以增加步兵师的数量,按照第一缩编方案,原本用来建设和维持二十四个国防步兵师的资金,便可以用来发展四十个新式师。”

“第二缩编方案取消了团级编制,改为师——旅——营体系,每师有三个旅部和十二个步兵营、若干支援单位,旅部平时下辖四个步兵营,战时可按需要加入必要的支援单位和更多的步兵单位,组成旅级战斗群,执行师部或更高指挥机构指定的任务。这个方案消了禁卫师与国防军步兵师的编制区别,每师均有四个炮兵营和一个侦察骑兵营,另外,还有若干独立的火力单位。步兵营下辖四个步兵连,营的人数与第一缩编方案中的相似,均在一千人上下。全师编制两万人,配备七十二门90毫米以上大炮和五十四挺重机枪。这一方案可令师级单位的灵活性达到最高,但能够建成的师级部队数量将有所减少,原来二十四个师的资金只能完成三十二到三十六个新步兵师。此外,这一方案将要求部队中上级指挥官具有更高的作战指挥素质,并在技术上提高部队的机动能力。”

“扩编方案与以上两个方案完全相反,其指导思想是以不对称的编制体系来克制对方。在这一方案中,原来的师——旅——团——营体系将继续保持,禁卫师和国防步兵师的差异也将继续存在。作出改变的是在下层,排、连、营级单位将大大扩编,每个步兵连将扩充到一百四十人,步兵营扩充到六百人,步兵团扩充到二千五百人,步兵旅扩充到九千人左右,另外,重新整理支援单位。这样,禁卫步兵师将达到三万六千人的编制,国防步兵师也将达到三万四千人的编制。这样的大师团实际上已经达到欧洲军一级的编制水平,只要再加上一个骑兵旅,就能与欧洲的军级单位相抗衡。以这种大师团的编制,单个旅可以在防守中抵挡对方一个步兵师的攻击,单个师只要再加强少量骑兵或步兵单位,就完全可以压倒对方的一个步兵师。禁卫师将继续拥有优势的火力支援武器,国防军步兵师则取消机枪的名义配备数量,改为编制五十四到七十二挺重机枪,而90毫米以上大炮的编制数量也将达到七十二门以上。如此扩编之后,预定用来完成二十四个国防军步兵师的资金只能勉强完成十六到十八个师……”

此时刘云心里正打着小算盘,如果执行缩编方案,则他手中的禁卫军将大大缩水,相应地,国防军的兵力将弥补装备上的不足,在综合战斗力上超过禁卫军,势必形成内轻外重的局面,对于刚刚经历丁介云叛乱刺激的刘云来说,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此外,扩编方案中的不对称克制的思想,也正符合刘云创造性的思考方式,他不想被对手束缚住手脚,为了打败对手而去模仿对手的编制体系,这不在他的思考范畴之内。

“我觉得,扩编方案比较符合我军的需要……”刘云立即述说了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理由,他没有义务让手下知道他心中真实的想法。

“至于国防军作战师的数量,我将尽力向内阁提请更多资金支持,争取在1904年使常备步兵师达到二十个。”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刘云不禁想起了朱涛,朱涛在总参工作的时候,总会有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当面提出来,而现在这种样子,每个人都成了应声虫,好象真把他当成了君临天下、不可抗逆的大独裁者,刘云心头不禁百味翻腾。

收起心情,刘云转向何新准将:“何新,我们的兵工厂能够在1904年前为部队大规模装备哪些新武器?”

何新两手空空,直接诉苦道:“按照内阁的预算限制,我们将不可能大规模装备新武器,现在只能继续批量生产毛瑟88步枪,马克沁重机枪,75毫米山、野炮和150毫米重炮,在1904年以前完全能够满足陆军常备军和战斗预备军的所有需求。”

“你相信我能打破预算的限制吗?”刘云说。

“能增加百分之几?”何新反问道。

刘云心想,显然内阁中的人没被大清洗所影响,还能正常地反驳,希望自己的老部下们也能早日恢复过来,毕竟,自己也并非是无故清洗曾经的战友。

“如果每年陆军的装备采购费能增加百分之五呢?”

“我将能满足一百五十万补充预备军对毛瑟步枪的需求。”

“增加百分之十呢?”

“可以为禁卫军配备装置了新型反后坐设备的105毫米加农炮,并在每个禁卫步兵


状态提示:第四十四章 大军--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