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军事历史>铁血帝国>第九十八章 破壳之豆
元璋不就是由臣民之身而反叛蒙古族之元朝吗?异族入主中国乃我汉民族之奇耻大辱,凡是能够推翻异族皇朝,重振汉人雄风者,推之为皇帝又有何不可!”

骑兵中尉也摊开桌上一本杂志道:“说到武威公,这里有篇文章,讲到武威公的身世,其祖籍广西桂林,太平天国之乱中全家大多被屠灭,他由父辈之密友所救,才辗转去到海外。里面有详细的考证,证明其家族为汉高祖刘邦之支系后裔,是地道的汉人没错。”

步兵少尉接道:“我看武威公兼修中外之学,功勋卓著,才德高远,乃当然之盛世明君,只是若武威公登上帝位,则必受限于宪法之紧密束缚,反倒无法大展鸿图了,这样想来,倒不如武威公呆在具有实权的总理大臣位子上,对国家才更有利呀!”

炮兵少尉冷冷一笑:“若是武威公能登基称帝,改变宪法又有何难?武威公是改造国家的大英雄,他不当皇帝,谁还有资格当?既然是大英雄做皇帝,就一定要做有实权的真命天子!”

年长的步兵上尉欣然点头道:“我同意,圣明的天子当然也要有相应的权力,否则这圣明如何体现出来?至于其后代圣不圣明的问题,我等爱国胜过爱家人的军人志士自然会做出决论和安排,军人是当然的最纯洁的爱国群体,是不会像财阀政客那样为卑俗的利益而左右的!”

说话的同时,上尉的手里捏着一本青色镶黑边的小册子,封皮上以漂亮的隶书印着书名:《纯粹的军人》,边上四个小字:“蓝天蔚著”。

众人都为步兵上尉的话所鼓舞,扬起拳头点头称是。

突然,一阵舒缓的敲门声传了过来,五个人顿时肃静下来。

他们当然知道,像刚才他们所讨论的那些话题,属于“毁谤帝国皇帝”及“阴谋作乱”的范畴,轻则要剥夺军衔及功勋驱逐出军队,重则要受军事法庭审判,入狱三两年还是可以想象得到的。

“谁啊?”

年长的步兵上尉冷静地问道。

“是我,苏定方。”

除步兵上尉以外的另外四人听到这话都一阵骚动。

苏定方正是五十九团第一营营长,他在10月12日夜间率部强袭伯力要塞c堡垒,结果全营700多人仅6人生还,他负伤昏迷,清醒后从死人堆里爬了回来,几乎成了光杆营长。之后虽经屡次补充,他的营至今也不过恢复到先前一半的员额。

对于这样一位稍具传奇意味的长官的突然到来,几个下级军官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反射性的警惕感。

“不要紧的,他是我们的同志,我和他一起从c堡垒前的死人堆里爬回来的。”

上尉安抚着众人,起身前去开门。

门开了,苏定方低沉的、富含友谊性的声音随着冷风一起涌进了屋里:“黄连长,我就知道你在这儿。”

被称为黄连长的那位年长的步兵上尉全名黄勇淳,任职五十九团一营二连连长,自和罗之战中率一支小分队袭杀敌和罗守军司令官后,勇武之名享誉全军。10月12日那天晚上,和苏定方一样,他也一度成为了光杆连长。

苏定方走到桌子边,年轻的军官们慌忙站起来敬礼。

“坐吧。”

苏定方说道,随手拉过一张凳子坐下。

作为曾经如此近距离而又如此深刻地与死亡打过招呼的人,他的脸上覆盖了一层融合了超脱与执着的非理性元素,这足以使三十出头的他很容易被人家以为已经年过四十。

“在聊什么呢?”

苏定方点起一枝烟,很随意地问道。

年轻的军官们低着头,没有回答。

黄勇淳在他身边坐下,答应道:“关于当今皇帝的事情,年轻人们一致认为,满人不配享有帝国皇位,并且都赞同由武威公刘云大人登基为皇帝。”

“是吗?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过,决不能让武威公做一个被无耻政客和卑鄙财阀所左右的傀儡皇帝吧!”

黄勇淳用力地点一下头:“当然,怎么可以让那些政客财阀继续愚弄百姓,侵蚀国家!”

苏定方从鼻子里泄出一团青烟,扫视了一圈在座的四名年轻军官,突然转变了话题。

“这个书室里,只有《帝国日报》、《华武快讯》和《时事评点》三种报纸吧。”

黄勇淳楞了一下,不知所然地点头道:“是的,听说全军各部队都只发这三种报纸。”

《帝国日报》和《时事评点》都是由当前执政联盟核心中民党所控制的中华通讯社发行,《华武快讯》则由陆军宣传局发行。

“我拜托一个朋友订了另外几种报刊,现在拿来让大家看看吧。”

说着,苏定方从大衣内里的口袋中取出一个绿色麻布包裹,小心地放在桌上,解开包裹后,露出一叠报纸和几本杂志。

“这世界上还有许多我们不曾知晓或很少关心的事情呢。看看吧。”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苏定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得各自取过一份报刊读了起来。

黄勇淳捧着一份《实闻报》,扫了几眼,突然死死盯住一条粗黑的大标题,忍不住叫出声来:“什么,反战示威,竟然有这种事!”

年轻军官们吃惊地抬起头,询问的目光交织在黄勇淳残留着数道粗浅不一的伤痕的黝黑大脸上。

黄勇淳压低了声音念起来。

这篇报导陈述的事实如下:12月12日,上海和广州爆发了反战示威,两地分别有近万人上街游行,要求尽早结


状态提示:第九十八章 破壳之豆--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