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京的路上,程处亮也了解了这位中书舍人。

这位不受待见,路途遥远的旨意,谁都不愿意接,所以把任务丢给了这位。

此人名叫上官仪,贞观初年得到扬州大都督杨恭仁的器重,并举荐入京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被授为弘文馆直学士,累迁至秘书郎、中书舍人。

值得一提的是,贞观年一共就十四位进士,其中贞观年的状元是大理寺少卿孙附加,房玄龄和上官仪都是进士。

所有考生里面,年纪最小的是在贞观十九年,十五岁就考取了明经及第的狄阁老。

狄阁老的起步就牛逼,十六岁就任汴州判佐,十七岁得到阎立德的赏识,举荐为并州都督府法曹。二十七岁任大理寺丞,三十七岁任侍御史。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起来,代理尚书事务,并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赫赫有名的宰相。

上官仪平日里干的活,无非就是起草诏谕,还让他参与宫中宴集,侍宴赋诗,算是杜正伦的下手。

上官仪很多人或许没听说过,但一定听说过他孙女,就是大名鼎鼎的上官婉儿!

小武妹妹当皇帝的时候,因为上官仪和她的政见不和,就指使许敬宗陷害上官仪,但老许也不是啥心黑手狠之辈,上官仪是个好官,也就没加害。可手底下的李义府却不行了,为了巴结小污蔑没,诬陷上官仪、王伏胜勾结废太子李忠,图谋叛逆。

李佑也很简单,上官仪曾在李忠的陈王府担任谘议参军,与王伏胜一同事奉过李忠,因此遭到诬陷。

上官仪最终与儿子上官庭芝、王伏胜一同被处死,家产抄没,李忠被赐死于贬所。

上官仪遇害时,孙女上官婉儿尚在襁褓,与母亲郑氏一同被没入掖庭,充为官婢。但长大后生性聪颖,逐渐得到武则天的重用,被引为亲信女官,掌管宫中制诰。

上官婉儿被册为昭容后,上官仪才得以平反,追赠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并被以礼改葬。然后在看许敬宗,因为没参与陷害上官仪,上官婉儿掌权之后,也没找许敬宗的麻烦,其余人就不行了。

上官仪,在贞观初年也是空有一身抱负,却得不到重用的人,现在二十六岁了才娶了一个媳妇,连个妾侍都没有,至今为止,连青楼都没去过。

二十六岁还没去过青楼?

程处亮瞪大了眼睛看着上官仪,这不是文人骚客的性格啊。

要知道,上官仪可是初唐着名的大诗人,他的诗绮错婉媚,具有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被称作上官体。

在唐诗发展史上,上承杨师道、李百药和虞世南,又下开“文章四友”和沈佺期、宋之问,是一个有真才情的人。

他还归纳六朝以来诗歌中对仗方法,有“六对”、“八对”之说,对后世律诗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就这样一个大诗人没去过青楼,程处亮表示十分怀疑。

上官仪还是一个话痨,开始诉说程处亮的功绩什么的,感慨他一出道就是小沙弥。

“县子没啥的,巴掌大的爵位,长安城一板砖拍死一大片。充其量就是个混吃等死的爵位。到了我儿子那就要降级为县男了,我孙子那就剩勋位了。”

“……”上官仪瞪大了眼睛看着程处亮:你这是在鄙视我一个中书舍人吗?

唉,上官仪又叹了一口气,“可惜啊,别说是一个爵位了,活这么大,青楼都没去过。”

话题又饶了回来,宣旨的人都要给赏钱的,尤其是这样路途遥远的,但上官仪什么都没要,程处亮明白了。

“游韶先生,你是不是妻管严啊?”程处亮上下打量上官仪,“就是婆娘管的很紧的那种,但凡你犯什么错误,就对你家暴!”

“实不相瞒,下官……”

“游韶先生,咱们不需要那些礼仪的,我就是一个县子,你没必要下官下官那样说,显得就外道了。况且,我比你还低一品呢。”

“好吧。”

上官仪的脸微微有些发红,“我自幼随父亲上官弘迁居江都。大业十四在江都之变中遇害。为求避祸,披剃为僧。不光研习佛典,还精通《三论》。”

“因为年少有名,得到扬州王家王满的抬爱,收为弟子,传我经纶,并将掌上明珠王薰嫁给我。”

说到这,上官仪叹了一口气,“只可惜啊,虽然长得太过于骨感,但动起手来……唉,不可说不可说啊。”

程处亮听了好一会儿,似乎有点懂了,但又有点不懂。

“要不到了利州,找家青楼,咱们过去坐坐?”

程处亮试探性的询问,但在心里,程处亮还是很希望上官仪是一位生活作风端正的中书舍人。

然后,上官仪咧嘴一笑,“烈祖贤弟,你的提议实在是太好了!”

程处亮默默的默默自己腰间的钱袋,肯定是要破财了。

快马加鞭,到了利州!

程处亮先是把护送的护卫安置好,酒菜置办齐全。

然后带着上官仪在利州城里面转了一圈。

“贤弟,快看!”

上官仪一把拉住程处亮的衣袖,指了指城内一家门口站这女人的楼阁,她们正挥动手绢揽客。

“瞧你这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程处亮无奈的给上官仪科普了一下,“咱们都是文人,自然要找高档的青楼。你面前的是妓院,不是青楼!妓院的女人卖身兼卖艺,但青楼的花魁卖艺不卖身……”

洋洋洒洒的说了一大堆,上官仪挠挠头


状态提示:第135章 星级青楼--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