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军事历史>大唐铁肩王狄光嗣>第42章 “我是不良人!”

腊月二十九,旭日初升之时,狄光嗣正带着李弘和王勃,在庭院中讲经论道呢。/p

讲的哪家经典?论的什么道理?/p

自然是原本不属于这个世界的“经典”和“道理”,其实就是标点符号。/p

作为唐穿文的标配,你不发明个标点符号,好意思说自己来自后世啊!/p

狄光嗣虽然不太愿意落入俗套,但小范围内搞一下是可以的。/p

他并不准备借此扬名,所以再三和李弘与王勃强调,标点符号是从他人处借鉴而来的,并非自身的发明创造。/p

至于李王二人信不信,就不是他能管的了。/p

他选择的论道对象,也是很有深意的。/p

李弘,现在的太子,在狄光嗣的帮助下,登极九五没有问题,起码不会落得个横死下场。/p

先在他心中埋下一粒种子,保不齐什么时候就能破土发芽,茁壮成长。/p

王勃,初唐四杰之首,由于狄光嗣这只小蝴蝶翅膀的煽动,或许这个结果不会再出现。/p

但就凭王勃自小携带的神童之名和文学艺术方面的造诣,保不齐也会在其他方面结出累累硕果。/p

所以,对于王勃,也很有必要让他尝试一些改变。/p

三人正论到精彩之处,就听见院外传来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p

原来是县令魏真宰来了,魏真宰一踏入院门,就拱手说道:“几位真是好兴致啊!”/p

其实,一开始,让魏真宰来找狄光嗣,他是拒绝的。/p

魏真宰很不愿意拿此咄咄怪事来惊扰好不容易,偷得几日悠闲的太子殿下。/p

反正,他一直就认为狄光嗣就是太子李弘,谁让他二人年纪相同呢。/p

加之狄光嗣前番故意露出的几次破绽,这更是让魏真宰再无怀疑。/p

所以,这一次他不是来找狄光嗣这个太子的,而是来找书童狄洪的。/p

魏真宰认为狄洪就是在长安挫败吐蕃阴谋的狄光嗣,而太子李弘绕道晋阳就是为了邀请他一起同赴文水的。/p

简而言之,在魏真宰的认知中,狄光嗣与李弘的真实身份正好颠倒过来了。/p

狄光嗣见魏真宰打招呼,就问说:“魏县令一大早就登门拜访,定是有要事而来吧。”/p

魏真宰听后,也不绕弯子,直接言明来意。/p

“我此来,是想向狄公子借用贵书童狄洪的。”/p

狄光嗣眉头微蹙,脸现异色,难道太子李弘的身份被魏真宰发现了?/p

“所为何事?”/p

观察到狄光嗣表情微变,魏真宰心中信心更足。/p

“不敢相瞒几位,几日前,文水县中发生了一件怪异之事。/p

当事三人,一死,一重伤,一昏迷。下官不才,率领衙中差役前往现场勘查,却一无所获。/p

这才导致近几日城中流言四起,人心惶惶,且所谈多涉及鬼神邪怪。”/p

从魏真宰的诉说中,狄光嗣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只得再次开口询问。/p

“魏县令说的这些,与狄洪何干?”/p

魏真宰抿抿嘴,接着说:“我曾听说,新任长史的公子狄光嗣虽年仅十二岁,但颇有些见识。/p

不仅于长安以一己之力成功挫败吐蕃阴谋,就是回到晋阳后也很得重用,身兼军职的同时,更是和海外巨贾合作,盘活了除了文水之外的整个并州经济。/p

我想请他,帮助我文水县衙勘破命案,不知狄公子以为如何?”/p

“你还是没说,这与狄洪何干?”/p

话已至此,魏真宰只剩下一条路,就是把话挑明。/p

“如果,我没猜错,您这两位所谓的书童,一位是太子侍读王勃,王子安,另一位就是新任长史大人的公子狄光嗣吧。”/p

魏真宰说完后,就目光灼灼地盯着狄光嗣,等着他的回答。/p

狄光嗣身后的王李二人也开始变得面容严肃了……/p

狄光嗣彻底弄懂了魏真宰的来意。/p

“县令大人真会说笑,我身旁的两个小小书童怎么会是你口中的二位呢?”/p

魏真宰还想开口,却被狄光嗣抢先抬手阻止了。/p

“魏县令稍安勿躁。虽然魏县令猜的不对,但我几人不会就此袖手。我等几人随魏县令走一趟现场,又有何妨?/p

只不过,无端猜测下次可就不许了。”/p

魏真宰显然没有get到重点,他只听到狄光嗣说他也要同去。/p

“怪事现场乃是险地,太子殿下万金之躯,岂可以身犯险?”/p

狄光嗣笑笑。/p

“魏县令又说妄语了。”狄光嗣死不承认,“书童去得,我这个主人自然也去得。”/p

魏真宰无奈,只得应允狄光嗣(他心中认定的太子李弘)同去,心中则是忍不住想到,传说太子与狄光嗣关系匪浅,如今看来,传言不假。/p

当下,魏真宰就带着狄光嗣三人往后衙的几间偏房走去。/p

而此刻,在偏房中,大难不死,捡回一条命的赵大正在向李二打听现况。/p

“二——弟,我们——现在——何处——?三弟,——又怎么——样了?”/p

微弱无比,断断续续的声音从全身缠满白布,躺在床上一动也不能动的赵大嘴中传出。/p

头上也饶了几圈白布的李二,只有将耳朵无限贴近赵大嘴边,才能听见。/p

了解了大致意思后,李二抬起头来,说:“我们现在是在文水县衙中,是县令大人救了我们。三弟,三弟他已经永远地睡着


状态提示:第42章 “我是不良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