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军事历史>大汉第一太子>第0285章 樊哙回来了啊···
将卢绾视作‘判汉降胡’的汉奸;

而是视作一个从天而降在匈奴草原,且大概率会受到匈奴单于庭重视,能轻易或许草原内部讯息、情报的汉人!

这样一来,卢绾的问题,就非常简单了。

邻居家的大块头,有个我家亲戚?

——那还管什么以前关系好不好啊!

倾家荡产、卖血卖肾,都得把这个亲戚哄高兴了,好打听打听隔壁家大块头,最近究竟在干嘛!

今日的吕雉,便是这么做的。

恢复卢绾长安侯的封爵,并给予与一万户食邑相当价值的租税,看上去是稀松平常。

但别忘了。

吕雉交代相府每年拨给空无一人的‘长安侯府’的,可是每年百金!

如果真的是安一万户的食邑,那这一万户的租税,一年也不过是二十万石粟米。

放到市面上,按照今年的粮价,二十万石粮食,便是一万万钱。

听上去,一万万钱,似乎价值远不止‘百金’。

但须得一提的是:百金,指的可是一百斤黄金!

一万万钱堆在一起,或许有一座房子那么大,而一百斤黄金,却大不过一条人腿。

可放眼天下,可有人愿意拿手里的一百斤黄金,去换铜钱一万万?

——别说是汉三铢等假币、劣币,以及旧式战国刀币,乃至于如今的‘汉五铢’了,便是曾经的秦半两,都未必能有那么大的价值!!!

倒也不是说,‘百金’比‘一万万钱’更值钱,而是有些东西,是必须要用黄金才行的!

就好比如今的元勋功侯、关东诸侯,从今年开始,每年要上贡给太庙高庙的酬金,可能用铜钱取代?

还有那些家中藏有先贤典故,却又敝帚自珍的人,可愿意用手中的书籍,换来一座由铜钱堆起的小山?

——别说是元勋、诸侯的酬金,以及书籍的买卖了,就连高门显贵护送贺礼,都是‘可以送金,不能见铜’!

所以,吕雉下令相府调拨给长安侯府的那百金,单从不可取代的货币属性上,价值就远高于一个食邑一万户的封国,所能产出的租税。

尤其吕雉所说的,是每年一百金!

要知道如今的府、库加在一起,都未必能凑出来一千斤黄金!

可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卢绾的子孙后代有幸回到汉室,那长安侯府,就会有成千上万斤黄金‘任君采摘’。

刘盈也很确定,这个极具示好意味的举动,也必然会被传到远在匈奴草原的卢绾耳中。

这,也正是吕雉将此事,大咧咧摆在朝议之上的原因。

——卢绾,是丰沛元从~

就算判汉降胡,卢绾和一些胆肥的丰沛籍元勋功侯之间,也必然会维持一定的联络。

尤其是在吕雉明示自己‘无意追究卢绾’的前提下,必然会有更多的丰沛元从,以‘为国打探’做由头,和卢绾往来联络。

如此一来,汉室此番遭受‘燕王卢绾判汉降胡’的打击,就将被太后吕雉巧妙地化为‘燕王卢绾忍辱负重,深入匈奴腹地,为汉室刺探敌情’······

“差点远······”

“朕离母后,还差的远呐······”

苦笑着发出一声长叹,刘盈终是从榻上坐起身,眉宇间,却又再次带上了一抹郑重。

如果单只是借卢绾一事‘布威、施恩’,从而快速掌控朝堂,那今日的朝仪,绝不会提前变成百官功侯齐聚会的准朔望朝。

刘盈也不可能前脚下令‘太后居长乐而主朝政’,后脚就因为老娘想掌控朝堂,便再也顾不上其他。

这个问题,早在朝仪开始之前,就已经有预兆了。

——平平无奇的常朝,太后又没下令举朔望朝,那些个身无官职的功侯贵戚,为什么要自发与会?

尤其是因年幼而尚未摄政,自夏四月,先皇刘邦驾崩以来,便几乎没有再出现在长信殿的少年天子刘盈,又为什么会出现在今日的朝议之上?

这个问题的答案,与刘盈前世的某一段记忆,几乎算得上是完全契合。

——太后吕雉,收到了一封信。

一封以木渎为质地,长、宽各一尺一寸,从万里之外的幕北草原发来,署名为‘挛鞮冒顿’,指名道姓写给太后吕雉的匈奴国书!

这,才是今日这场平平无奇的常朝,却惹得天子刘盈、赋闲功侯等‘不该出现的人’齐聚于长信殿的原因。

尤其是对游戏重开,几乎完全了解那封国书所写内容的刘盈而言,今日这场常朝,更是非去不可!

但不知是不是刘盈的记忆错乱,又或者是再次重生引发的蝴蝶效应:百官功侯预料中所该发生的,以及在刘盈前世发生过一次的那件事,却并没有发生在今日的朝议之上。

那封本该被吕雉含怒甩出,扔给百官揽阅的匈奴国书,今日也是丝毫不见踪影。

这,也正是刘盈此刻心绪沉重,又疑虑重重的原因。

“到底是什么变故,让母后忍着胸中的滔天怒火,将那封国书暂时压下了呢······”

刘盈很确定,‘吕雉并没有收到匈奴国书’的可能性,几乎无限接近于零。

——那封匈奴国书,可是今儿一大早,被一名自云中飞驰而来,并不断高呼‘匈奴使者叩关请见’的八百里飞骑带入长安的!

匈奴使者叩关,请求南下以至长安,要说没有带匈奴单于的国书,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原因很简单:对于落


状态提示:第0285章 樊哙回来了啊···--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