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军事历史>国势>第161章 俄军动员
要打赢,守地时候要守住,攻的时候要攻下来。”

“是!”

“现在,我签发国防军大本营民国二年第39号密令。责成四总部机密部署,有序调动,在10天停战期限满之后一分钟就能做好战斗准备,要有争取重创俄军地计划,如果俄军在停战期限内明显违反协议,我军要提前予以反应。”

“大帅,这是不是意味着,已经在东北地俄军若是集中,我们就听之任之,但一旦东北以外地方的俄军增援。我军要立即反击?”

“是!虽然协议里规定俄军不能调动,但大家要明白,这不可能的,万一以后和俄国翻脸,这是现成的理由,现在倒可以听之任之。”秦时竹微笑着说,“俄国向来不讲信誉,俘虏的各类军官。一定要尽快审讯,尽最大可能摸清情况。”

“是!”蒋方震响亮地回答,这是他和葛洪义两人具体负责的。

“装备和后勤方面。要迅速到位,工厂要开足马力生产,钱不是问题!德国巴不得贷款给我们打呢!”

“是!”何峰和宁武答应得很干脆。

“作战计划,要迅速制定出来,两天后必须给我过目。部队也要火速调遣到位!要么不打,打就要打痛俄军!”

“是!”张绍曾和张孝准举手敬礼,“请大帅放心!”

如何应付这个战局。马尔蒂诺夫也颇为头疼,从伤兵中得到的消息看,华军的攻击力和火力都相当厉害,远非印象中那种习惯性的“东亚病夫”形象,特别是华军的飞艇,无论是在铁路沿线受伤地士兵也好,在阵地上受伤的俄军也罢,都异口同声地提到了这种武器,言语中深深地透露出害怕和无助的感觉。这让他深感棘手。这种恐慌情绪是会传染的。特别是那些没有见识过飞艇,仅仅凭借同伴介绍就能够让这些俄军士气低落。确切地说。看到大队伤兵回到哈尔滨后,守城的士兵们已经底气不足,私底下都在交流,希望政府能和中国方面谈判。而哈尔滨城中的老百姓则一个个喜气洋洋,很多人都在私下询问国防军什么时候打过来?更多的人则是对俄军吃了大败仗而感到扬眉吐气,大家惊讶地发现,走在大街上的中国人腰挺得比以前直多了,而那些俄军士兵也没有像以前那么跋扈。秦时竹和国防军在哈尔滨人民心目中,就是民族英雄一样。

怎么对付飞艇呢?趁着停战间隙,马尔蒂诺夫和手下仔细商议。俄军没有飞艇,仅有地几架飞机还在欧洲,如果要运输过来,非得等上许上很久才行,而即使运来了,能不能用,有没有效果还是个未知数。

“将军,我认为克制飞艇最好的办法还是用飞艇,敌人会用飞艇,我们也可以用。”有个参谋建议道。

马尔蒂诺夫满脸愁容:“这话说得不错,从来都是针锋相对,可是我军没有那么多飞艇,我们军区更是一艘也没有,怎么办?”

“听说德国人有很多,是不是问他们买几艘?”

“不可能。”马尔蒂诺夫摇摇头,“德国人现在和我们关系并不好,这种先进武器肯不肯卖给我们还是个未知数,其次,如果我们现在提出购买,德国方面即使肯卖,也会要价很高。最后也是最最关键的一点,我们没有多少人会开飞艇,即使买来了也没有办法用,总不能让德国人替我们打仗吧?”

德国人替我们打仗?参谋心想,这可是比登天都难了,算了,还是另外想办法吧。

“将军,当务之急是立即上报皇帝陛下,我们也要研制和装备飞艇,万一将来再有战争,这东西用得着。”

“报告我已经写了,这是以后地事情,我问的是现在,现在怎么办?”马尔蒂诺夫苦恼的说,“一天不解决这个问题,士兵们的心结就一天不能解开,士气也就一天不能提高!”

“是不是可以用机枪和火炮来对付这些杂碎?”有个参谋提了意见。

“火炮没有这么高的仰角!”还有一个参谋立即说道,“倒是机枪可以试试看。”

“对空射击,谈何容易哦?”另外一个参谋叹气道,“这么重地机枪,怎么抬起来,怎么灵活转动?”

“这……”众人陷入了沉思。

“将军,我有个好主意。”一个年轻参谋兴奋地说道,“我们可以把机枪架在酒桶上,利用酒桶的高度来架起机枪,这样就有足够的射角了。”

“如何转向呢?机枪手隐蔽在哪里?”

“可以并排放两个酒桶,一个架机枪,另一个用来藏人。”参谋为自己想出了好办法而洋洋得意,“我们避免转向过度,可以背靠背设置两组机枪,这样就会方便很多了。”

马尔蒂诺夫点了下头:“这也未尝不是办法,明日你就试验一下,效果好地话就告诉哈尔滨方面如法炮制。”

“将军,和伊尔库茨克军区的联系怎样?对方同意派出援兵了吗?”

“别提了,提这个就窝火,你知道叶洛夫和我不和,对我的建议是百般挑剔,非要我们支持他先进攻蒙古。”马尔蒂诺夫愤愤地说,“这家伙是被蒙古的那些骑兵吓破了胆,胡说什么后背偷袭,非得拔刺不可。去打蒙古,中间又不通铁路,要走多久才到?上次去增援库伦也被对方消灭了,居然还有脸再说打蒙古?”

主帅发火,参谋们只能干坐着赔笑脸。

“命令部队,立即集中、装车,从西伯利亚大铁路转到中东铁路,然后进攻。”马尔蒂诺夫看着地图,“南边的华军厉害,我


状态提示:第161章 俄军动员--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