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军事历史>大楚820>61、医缓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人太聪明,用尽了阴谋诡计,最后反而害死了你自己。

这句话用在郑成公身上是非常合适的,明交晋国,暗结楚国,郑成公自以为脚踏两只船的事情,除了几个心腹外无人知晓,却不知楚国早把这件事透露给晋国新下军佐兼外交官的郤至,晋景公气的牙痒痒的。

对于楚国来说,要的不是两面三刀的郑国三番五次的盟誓,而是更希望通过自己的暗中挑拨,导致晋、郑二国的决裂,从而让郑国死心塌地的跟着自己。

政治斗争就这么简单粗暴、尔虞我诈,充满赤裸裸的、触手可及的利益。

这一切郑成公还蒙在鼓里,还在沾沾自喜,为自己的单纯的政治水平孤芳自赏,兴奋之下就失去了理智,然后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赴晋。

不得不说郑成公的拜访确实很管用,至少让晋景公心里好受了点,然后就把郑成公囚禁了。

不到五年间,郑成公两次被囚禁,上一次是为太子时被楚国囚禁,而这一次是作为一国之君的身份被晋国囚禁,让郑国颜面尽失,但也不得不忍气吞声,生存在强国夹缝之中的诸侯国,往往只能跟随政治形势的变化,不断的选择依附大国来保存自己,但是有一条原则是不能违背的——贰心,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叫做“劈腿”。

但是劈腿的郑成公反应很淡定,他认为晋国不知道自己同楚国暗中交好一事,囚禁自己也只是做个样子稍微惩罚一下,过不了多久就会放自己回国。

但楚国似乎又有另外的打算——楚共王想给晋国递一把刀子,最好让晋国杀了郑成公,于是楚国的反应出乎意料的激动。

看见郑成公被囚禁,楚国方面义愤填膺,表示出极大的愤慨和抗议,痛述晋国单方面扣押一国国君的无耻行径,随即表示要对晋国这一行为采取措施,必要时不排除采用武力手段,并时不时的挤出关于自己同郑国媾和一事。

楚国此举得到了大多数诸侯的肯定,也让晋国更加坚定的认为郑国暗通楚国的事实,公元前582年,一意孤行的晋国仿佛对楚国的警告视而不见,命中军将栾书率兵进攻郑国。

郑国方面很紧张,派遣使者伯蠲(juan)前往晋国求和。估计是郑成公劈腿楚国的做法让晋国恼羞成怒,决定杀鸡给猴看,于是杀死了伯蠲。

在还没有电话的时代,两军在作战期间,双方要有互相协商的代表传达信息,这是历代战争的规则。而这个代表便是“使者”,不斩“使者”也是从古至今的战争礼仪,任何交战方都得遵守。

如果斩了呢?那就是没得谈了,就一个字——死里打。

晋、郑二国终于撕破脸皮,楚国趁机向郑国伸出友谊的双手——“侵陈以救郑”。

正当晋军准备出兵救陈的时候,又有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秦桓公也趁着中原诸侯“贰于晋”的时机,联合白狄进攻晋国,栾书只好率军回救,于是陈国溃。

晋国腹背受敌,无疑给了楚国东进一个绝佳机会,于是楚国攻下陈国后,及时调整战略——在极力争取郑国等亲楚国家的同时,严厉打击亲晋国家。

此计策得到宋、鲁、齐等国的拥护,纷纷表示同晋国划清界限,但莒国仗着地处偏远,又有晋、吴二国撑腰,坚持同晋交好。

楚国是不怕远的,就怕没仗打,同年(公元前582年)冬,令尹子重从陈国出发进攻莒国,连破渠丘(今山东安丘)、莒城(今山东莒县)、郓城(今山东沂水)三城,莒国溃。

在对莒一役中,楚国不仅牢牢控制住了中原东部,又对吴国形成西、北犄角之势,切断吴国同中原国家的联系,其霸业也逐渐有了复苏迹象。

但是郑国有想法了——你楚国热火朝天的忙着自己的事业,看样子是没准备帮我们把老大讨回来了。

国不可一日无君,危难情急之时,郑国大夫公孙申决定求人不如求己,绞尽脑汁想出了个主意——出兵进攻许国,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向各诸侯国表示,郑国没有国君照样玩的溜,这样一来说不定晋国觉得囚禁郑成公没有用了,就会放回来。

应该说公孙申这个主意是可行的,但是他没考虑一点——政治,国君的废立关乎一国根本,凡事涉及国君废立之事,都处在一国政治漩涡的中心,稍有不慎便会命丧黄泉,所以说,公孙申这个主意很危险,是个馊主意。

公孙申出身王室正统,是郑国先君郑文公的孙子,说话有权威,计谋一出炉,便被公子班借题发挥,假戏真做。

次年(公元前581年)三月,公子班抢先一步主持新君即位大典,立公子繻(郑成公庶兄)为国君。公子繻很高兴,一屁股坐上去了,结果还没坐稳,就被公孙申以名不正言不顺为由杀掉,公子班也逃亡许国。

四月,公孙申又立了郑成公太子髡(kun)顽为国君。

果然,这一举措立竿见影,中军将栾书向晋景公进谏,表示郑国已经新立国君,目前他们手上的国君不值钱了,不如将这个国君送回去,让郑国内乱,也可作为将来郑国归附晋国的条件。

楚国在中原耀武扬威,秦国又不停的在背后戳刀子,重振霸业眼见无望,自己也失礼于诸侯,国内氏族之间的矛盾愈加激烈,目前又面临把郑成公送回去


状态提示:61、医缓--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