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军事历史>大楚820>127、齐桓公

齐桓公:“既然时间紧,我就不用自我介绍了吧,开门见山的直奔主题:

在品德方面,我‘正而不谲’、心胸宽广、知人善任,求贤若渴而‘庭燎招士’,重用管仲、鲍叔牙等‘桓管五杰’,君臣同心,励精图治,民康物阜,实现齐国大治。

在能力方面,我整顿朝政、例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所谓善战者不败,我能‘提十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虽然即位不久便被鲁国在长勺打的丢盔弃甲,但我马上调整了自己的战略方针,改急取冒进为稳重待机,变单凭武力为文武并举,才有了后来的‘南服强楚,使贡周室;北伐山戎、离枝、孤竹,为燕开路;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马悬车登太行,至卑耳山而还’。

当然,在成绩方面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总结八个字:尊王攘夷、存亡续绝。具体来说是尊崇礼制,匡扶周室,将王室太子郑扶上周天子宝座(周襄王);恪守礼仪,‘忧天下诸侯’,平息宋国争君内乱,帮助鲁国立君存国;力溃山戎,北上救燕,在夷仪重建邢国,在楚丘重建卫国,史称‘邢迁如归、卫国忘亡’,维护了王室的威望与统一;在葵丘会盟上,我主持道义,率众葵丘盟辞‘五禁’条款,禁止互相攻伐、废嫡立庶、尊贤使能、尊老爱幼等,顺义天下;小国来朝贡我国,我都象征性的收一点贡品,转手赐予他们厚礼,使‘诸侯归之’。

是时劳者不疾,诸侯不怨;九合诸侯,不以兵车;一匡天下,其德传称。大知、大决、大节,这是天下人对我的评价。在我死后多年,多国诸侯风尘仆仆、鞍马劳顿赶到齐国搞会盟,主题便是‘修好于诸侯,以无忘齐桓之德’。

试问,我不为霸,试问天下何人为霸?”

评委:“说得好。当时王室式微、礼崩乐坏,楚人崛起、戎狄猖狂,使得中原诸国化作一盘散沙,夏、商、周以来积累了千余年的文化岌岌可危,是齐桓公在如此艰危的时局,靠着自己强大的国力和有力的领导班子,才维持了诸夏的组织和文化(‘卫诸夏之地’),使得各国人民乐业安居,激发民智,融合情感,整齐国纪,画一民志,体现了齐桓公纯粹至高、正大光明的领袖风度。

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齐桓公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一上台就急于争霸,以‘欲诛大国之无道者’的名义,裹挟诸侯去报复自己敌视的国家,比如出兵灭掉了对他不友好的谭国、遂国,打压蔡国、宋国等;再次是挟天子以服诸侯,不管攻伐他国还是强迫诸侯签订盟约,总是打着周王室旗号,严重透支王室权威,晚年还想祭祀泰山,僭越天子之礼;最后是晚年昏庸,任用易牙、开方、竖刁等奸佞小人为重臣,导致死后五子树党争立,齐国内乱,霸业不在。

‘中国不绝如线,桓公攘夷狄而救中国’,如果没有齐桓公,我们这些后人们,恐怕就要被外来的蛮夷统治,丧失自己的文化与传承,遭到屠杀与同化,所谓的中华民族,恐怕也不复存在了。瑕不掩瑜,其文治武功功盖千秋,理应有五霸一席位。

综合评分:

德:★★★★

能:★★★★

勤:★

绩:★★★★★

廉:☆

好,我们有请下一位宋襄公。”


状态提示:127、齐桓公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