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军事历史>三国求生手册>第207章 思乡少年
结好的队伍准备出营。

这一支队伍中的士卒都是安平郡北边四个县,观津县、武邑县、下博县、武遂县人氏,人数两百多,正由一个屯长担任临时的负责人。

士卒们只穿着军中常服,也没带上旁的武器,只每人腰间悬着一柄环刀防身,倒是每个人的背囊都鼓鼓的,显然装了不少钱财。

士卒们虽是休假返乡,但临时编伍而成的队伍也看上去像模像样,大家都排成整齐的队列鱼贯而出,与平日里行军时也差不太多。

只是有一点不同,那便是气氛比行军欢快得多,士卒们一边走一边闲聊,不时还爆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在营门外不远处,几株杨树之下,一个少年正斜倚在树干上,看着那队士卒渐渐远去。

同样的场景在这些日子里时不时便要重演一遍,甚至有一些在魏郡、清河国等较南边郡县的士卒,还在北返的途中就被颜良批准离队返乡。

那少年仿佛是对士卒们能够衣锦还乡十分艳羡,一直到士卒们步出视野才收回目光,然后拿起一具乐器呜呀呀吹了起来。

那乐器以十三根竹制的簧管制成,中间的短两旁的长,下面托以葫芦做成的斗,再引出一个木制的吹奏口,形状好似一个展翼的凤凰,正是吹奏乐器笙。

少年的吹奏技艺十分不错,尤其是军中都是大老粗,哪里能听到如此高雅的乐器演奏,营门附近的士卒们纷纷停下了手中的事情,终止了闲谈,静静听着悠扬的乐曲。

不过,少年的吹奏中总是有一股淡淡的离愁,令听者更思故乡,更期待能轮到自己休假返乡探亲。

过不多久,营内又走出一个白衣少年郎君。

一路上的士卒都对白衣少年郎君十分敬重,纷纷躬身行礼,而白衣少年郎君亦一一拱手点头还礼。

白衣少年郎君的步伐很轻,走到树下站定,好似是不愿打断了吹笙少年的吹奏,直到一曲奏闭,才出言道:“伯权,可是又思乡了?”

吹笙少年缓缓转过身来,答道:“随意吹奏一曲罢了。”

“噢?那为何听得我都想立刻回到东平去?”

吹笙少年仿佛不太愿意继续说这个话题,便问道:“昭先今日怎么有空从邺城回营了?”

“哎,别提了,整日价面对那些案牍,看得我头昏眼花,在邺城之中还会被左司马和颜军候叫出去陪同饮宴,更是苦不堪言。”

“呵?有大鱼大肉的还挑三拣四?”

“哎~!别提了,那些酸儒之间的应酬最是烦人。”

从这两个少年的闲谈可以听出来,这吹笙少年不是旁人,正是夏侯渊长子夏侯衡,而白衣少年则是东郡太守毕齐之子毕轨。

二人年岁相仿,一个是豫州沛国人,一个是兖州东平国人,都算是客居冀州,故而一段时间下来,关系处得比较亲近。

毕轨之父毕齐虽然是从东郡时降了河北军,但眼下毕轨作为颜良手下的主记,负责代颜良起草诸般文书,空闲下来还会被指派去协助左司马张斐核验军资账目,年纪虽轻就时常跟随在颜良身边,营中将士都不敢轻慢了他。

与之相比,夏侯衡的境遇就尴尬得很了,他最初登场的一幕乃是刺杀颜良,虽然被颜良轻松反制,但营中将士对他都不怎么待见。

后来颜良巧施离间计,传扬出夏侯衡投降的消息,逼迫得夏侯渊为了保全夏侯一族的清名,发文宣称夏侯衡战死阵前,还说如有人假冒,一定要缚之报官。

夏侯衡从陈正的案上看到这道父亲亲自下发的文书时,心里是奔溃的。

以他的年纪无法接受自己好端端活着却“被死亡”,因而有一段时间自暴自弃,整日里闭在屋中不愿出门。

后来还是颜良得知消息后,把他叫去喝骂了一通,骂道:“汝好歹也是夏侯一支的长子,竟不能体察汝父的心意?汝父掌兵在外,自是宁愿汝战死亦不愿汝降敌。汝父为了保全夏侯一族的名声,故不得不如此耳。如今事已至此,若是汝但凡还有些男子气概,自当奋发振作,凭一己之力闯出一片名堂。他日若夏侯一族以汝为门楣之光,方显出你的能耐。如今哀哀戚戚作妇人状,是何道理耶?”

颜良也不指望一番呵斥能够如醍醐灌顶一般让夏侯衡大彻大悟,但如果夏侯衡连这点小小挫折都无法坚持过去,那即便是他身手高强心怀仁义,亦不值得培养。

好在夏侯衡过了一段时间后,不知是想通了还是没想通,好歹是表面上恢复了正常。

而颜良亦授意颜枚、毕轨等少年与夏侯衡多多接触。

待到北返路上,又有成阳仲栋之子仲遐,讨逆营第一届武状元平丘人卫恂等先后加入,而年齿稍长的南海人陈正陈行之也偶尔参与其中,这些少年人之间倒是相处得都算不错。

夏侯衡如今在讨逆营中并无一官半职,甚至都不算是讨逆营的士卒,严格来说只是个俘虏。

但在颜良的授意之下,这个俘虏可以光明正大地出入营中各个地方,甚至出营去城中闲逛。

当然,为了保证俘虏的安全,总会有一两个人随行保护。

诸城夏侯衡在渡过了最初的迷茫后,对眼下这支能够令他父子吃了大亏的部队心生好奇。

随着讨逆营在兖州连捷,接连击败夏侯渊、张绣、朱灵,更攻下小半个济阴,夏侯衡心中的疑惑就越深。

在兖州之时,夏侯衡还不能观讨逆营之全貌,待到来到冀州后,他获得了更


状态提示:第207章 思乡少年--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