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军事历史>三国名匠>第三十七章 遇工事坚城难攻,思退敌许昌变故
,不要怕,在战场上只有不怕死,你才能不死。你看先生多镇定。”新兵往萧一的方向看去,见萧一正死死的望着城外,身形纹丝不动。是呀,有先生在我们一定会赢的。城墙上不少人都抱着这样的想法振作精神准备和敌人决一死战。

而当事人萧一却并不是如他们所说的那样,他并不是不怕。要他面对三万大军他也心惧,只是他此时的注意力完全不在那里,他正看着井阑和云梯。井阑实际就是一种移动的箭塔。进攻方用木头搭建一个哨塔形式的东西,一般要高于防守方城墙,在井阑顶端搭有平台,弓箭手可以站在平台上居高临下压制城上的防守反击。而井阑底部装有木轮护甲,由军士藏于护甲中推动井阑移动。而云梯并不是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长梯子。那样的是有,但绝不是在汉代。此时的云梯也是有底座的,同样由人推动。上面有两节长梯,等到达地点后,就会有人把一节长梯摇上去搭在敌方城楼上。萧一虽然穿越几年,又看过《鲁公秘录》但实物还是第一次看见。不由的看的忘了身处战场。

“弓箭手放箭。”并不是所有人都像萧一这般呆,李典见联军已经进入射程了,急忙下令放箭。连绵不断的箭雨倾盆而来,城下的联军惨叫声连成了一片,才一会功夫,下面已经成了一片尸山箭林。而联军的井阑已经到位。可当他们看清城上的情况时不由傻眼了。城上堆积着一人高的柴垛,只有柴垛的底部有一个一尺见方的方孔供弓箭手射击之外,其他都防护的死死的。己方在井阑上放箭多数都扎在了柴堆上,对方除了几个倒霉蛋被射进方孔的箭矢杀死外,几乎没有损伤。更气人的是,居然有人把最上面扎满箭的一捆柴拿走,又换了一捆放在上面。

井阑的攻势受阻,直接影响了城下的伤亡。没有井阑的威胁,城上的弓手自然是放心的招呼联军士兵,一时间联军士兵都躲在云梯后面不敢露头。进攻度无比的缓慢,而缓慢的代价就是士兵在箭雨之下,承受更长时间生死的体验。

吕布皱皱眉头,“为何城上的箭矢似乎不会用尽一般。”书中暗表,城中的箭矢自然有用尽的时候,只是一定不是现在。弓手在古代历来是个鸡肋兵种,因为培养一个好弓手比不简单。而当弓手箭尽时就只是个步兵而以,所以历代统治者为了节省军费。都只会保持一定数量的弓手用来震慑对方或守城而已。就连强极一时的大秦帝国也是选择了弓手的变种弩手而已。但萧一来自现代,他知道什么叫火力覆盖。所以当他接手许昌后就利用流水线大肆生产弓箭,同时改变了箭矢的规格。增加了原材料的利用率。所以,曹军现在可以说当今诸侯中拥有箭支最多的军队,而此时此刻。许昌的军械所并没有停工。所以就算城上的士兵连续不停只怕没个两天两夜也没法放空库存。

“主公莫急。”陈宫在一旁开口,“就算他没完没了,但只要云梯靠上去。我方士兵冲上城楼。那时就是他们的死期了。”看着箭矢不断,陈宫以为城上全是弓箭手。只要登上城楼那么并州雄兵必能杀他们个片甲不留。

陈宫想的倒好,可是他并不知道,其实城上弓箭手多半都是步兵客串的。这就是萧一的做法,以器致胜。在如此大面积打击下,只要把箭射出就行了,准不准无所谓。而萧一此时正在为另一件事担心,敌方的云梯正在步步逼近。可是自己如果要进行下一步的话,井阑就会成为最大的威胁。所以要端掉那十数架井阑才行。

“你们是什么人?”就在萧一为难时,典韦突然对着城内一声大喝。城内生什么事了?急忙探头去看,只见城内主干道上聚集了足有数千人。每个人手里拿着农具菜刀,个个一脸杀气腾腾。萧一一惊,吕布什么时候在城中埋伏了如此数量的内应,如此只怕自己一切努力都成画饼。萧一看向那个领头的,心中一凛,万没想到居然是他!


状态提示:第三十七章 遇工事坚城难攻,思退敌许昌变故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