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军事历史>网游之三国时代>第1471章 张好古大镇
个。但另外两个也是千疮百孔,一半的大村都归降了,名将更是差不多全部被劝降。所以我这边的压力也因此大减。同时就在我向王家镇四个村庄发动攻击的时候,周家镇的镇长周华健居然被劝降了,这又是一个让人意外的消息。这个消息传来,也让周家镇九个村长被劝降的光辉成绩黯然无光了。因为剩下一个村庄,也同样在周华健的带领下归降。此外,周西二村的村长周润发也归降了。于是当张信哲率军冲出来之后,四面一合围,整个周家镇加上周西二村都已经归降,现在直接率军站到了这边,周家家主周杰伦率领的周家大军,也就只剩下一个周西三村了。

最终周杰伦在周西三村村庄周星驰的劝说之下,派人前来谈判。张信哲按照当初跟宋家讲好的条件,原原本本再让周杰伦照样学样。当然,周杰伦不用辞去家主,也没有害人,披麻戴孝的内容没有了。也不过就是军队和武装居民整编,领主撤换一半而已。其中,李家镇三个村庄不用谈了,直接由刀锋女皇决定就是了。其实,宋家镇全镇归降,王家镇归降了两个村,宋家镇归降了周润发那个村,这13个村庄也不在谈判中了,最终的谈判内容,只是周南一村、周南三村、周西一村和周西三村而已。至于13个已经吃到嘴里的村庄,条件就比较优厚了,只撤换30%的领主。不过大领级的领主要撤换三分之一。各个镇长和村长都留任。

周西三村的村长周星驰和周南一村的村长也留任,周西一村和周南三村在归降之后,村长暂时换人。被我派了宋家原来被撤换的两个村长过去。虽然这一次村长一级撤换的人比较少,让宋家只有两个原村长捞到了好处,但大领以下,却将宋家原来的缺全部补上了。而从张氏家族带过来的人,以及那些玩家,也都得到了好处。王家镇四村在被我包围之后,早就已经全部归降。不过两个没有接受劝降的村庄,就成了周杰伦跟我方谈判的四个村庄之二了。

如今我军拥有了两个镇级领地,村庄总数达到了33个。而我也自然而然成为【张好古大镇】的【大镇长】了。张靓颖成为【大镇老】,***成为【大镇游檄】,以周杰伦为副。张纪中取代张靓颖成为大村长,张惠妹成为大村老,张信哲被我提升为大村游檄。宋世杰被我放回宋家镇担任镇长,宋家家主***则到大镇来上任了。而目前整个大镇,并没有大镇所在地,我在哪里,哪里就是大镇。原本我想将大镇所在地放在张家山,但觉得张家山还是做一个隐蔽的后方基地更好,毕竟那是张氏家族的老巢,不能让其他家族掺一脚。再说伴随着领地的扩大,今后大镇这一级有没有还另说,现在根本不需要额外设置一个大镇所在地。

不过张靓颖这个大镇老,却还是呆在张家山。毕竟她从前是大村长,熟悉一切事务,现在整个大镇在我打算做甩手掌柜之后,留给她经营也好。但***和周杰伦的英伦组合,却从此可以跟着我东征西讨了。有他们在,调集宋家和周家的人手也容易了很多。

在接收整个周家的过程中,由于周家的居民达到了一个牙帅部,最终也将我军正式兵力的总数提升到了一个牙帅部。而我的私属兵力,也增加到一个曹帅部。这一次我吸取教训,优先补充我自己的私属兵力,基本上将周家的精锐全部招进来了。剩下的周家兵力,才补充进正式兵力。但把周家武装居民全部招完了,也没有招够一个牙帅部,最终还是在宋家剩下的武装居民中,又补充了三个曹帅部。估摸着再打一仗,当编制扩大到参帅部之后,集合整个张氏家族、宋家和周家的兵力,也不够补了。

而接下来我要做的事情,就是派人去劝降李家、孟家、王家、吴家、郑家、赵家、钱家这些家族了。由于这一带最为强大的周家河宋家被我军攻灭,现在这六个家族都已经是小家族了。这其中,又以赵家、钱家和王家最为迫切,因为在他们周围,有一个庞大的孙家。孙家拥有三个乡镇所在地五十个村庄,一向都对赵家、钱家和王家虎视眈眈,把这三个家族视为绊脚石,早就已经厉兵秣马,唯一的悬念,就是不知道孙家啥时候攻过来。

所以分析目前的形势,我觉得劝降赵家、钱家和王家,难度并不大。孟家和李家一向知根知底,只要条件合适,问题也不大。吴家和郑家,稍稍麻烦一些,但他们也各自有着强敌,目前看来,张好古大镇算得上一根比较粗的大腿,就连宋家和周家这样的强大家族,都能够俯首称臣,对这两个小家族应该还是有吸引力的。

所以拿下周家之后,我第一时间向各个势力都派出了使者,向他们提出了条件:【1】加入张好古大镇。【2】撤换其10%领主,等着将来势力扩大,再重新任命。【3】所有镇长、村长、大领长留任。【4】兵力进行统一训练,一半守家,一半统一调度。【5】今后按出兵比例,分配战争利益。【6】任何家族受到其他家族攻击,大镇都要出兵。【7】战争中的损失,由大镇出面协调补偿。

很快我就得到了回复。各个家族都知道我军在这个游戏日接连攻灭宋家和周家两个大家族,条件又提得这么优厚,哪还有不答应的道理。实际上吸引其他家族的,主要是后面四个条件。这四个条件不但保证了各个家族的安全,同时也意味着各个家族都将拥有更多的利益。从前以单一家族的力量,他们根本


状态提示:第1471章 张好古大镇--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