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军事历史>士兵向前冲>三百四十三、借雾过江
头。雾气是给他们过境创造了条件。可现在,他们身处险境,如果看不清眼前道路,稍不留神便有滚落江中的可能。

吴江龙放下望远镜,对身边的李森说,“教导员,这里虽然险些,可对于我们来说,却是过江的最佳地点。”

李森在吴江龙观察对岸的同时,他也在用望远镜朝江面上察看。这时听吴江龙对他说话,放下望远镜说,“地点是险了点,不过,相比较起敌人而言,还是比较安全。我同意。”

见教导员没异议,吴江龙转向陶川,“陶川,你带人抵近江面侦察,找找有没有能放排子的地方。”

“是“陶川答应一声。

只是转身的功夫,陶川和那名战士就不见了。

吴江龙和李森两人站在山顶之上的丛林之中,商讨对策。

吴江龙说,“教导员,你在这,我去看看排子做的怎么样了?”

李森说,“还是你在这指挥,我去看看。”

李森退下山顶,在丛林中穿行一阵之后,来到一个宽阔的场地。场地上,已经摆满了砍伐下来的竹子和木头。李威正带着一分队的战士们捆扎竹筏。见李森过来,几个战士主动打招呼。

李森摆摆手,战士们继续干活。

山前山后,只有一山的距离,却有如两种天地。这里虽然也有雾,却没有山前的厚实,只要低于三米的高度,就能什么都看的见,否则,战士们也就无法干活了。

李森直接来到李威跟前,“李威,扎几个了。”

李威放下手里的活,抬头见是李森,于是说,“有四五个了。”

“慢,还得加速。”李森说。

“是”李威说了声,转向战士们,“同志们,抓紧时间,争取在雾散前扎成第十个。”

为么要这么多,一百来人,有五六个不就成了吗?

不成。这是吴江龙和李森商量之后做出的决定。

别看江面窄,可江水急。想在这里渡过去,竹排上面搭载的人就不能过多。要求过江时即要有速度,还要保证人员不出事。上面搭的人少了,即使是万一有翻排情况,损失也不会大。正是出于这样想法,才让李威他们多扎一些。

这时,跑过来几个三分队的战士,“教导员,大队长让把扎好的排子先抬过几个。”

“好,抬吧!”

战士们抬着扎好的竹排跑向山顶。

李森不知吴江龙现在要干什么,不放心地也跟了过来。

李森走后,吴江龙一直在用望远镜观察对岸敌情。由于摸不清敌人在对岸的兵力情况,所以,他准备先派兵过去。

吴江龙从山顶下到江边。

陶川的三分队现在做了侦察大队的突击队,一来到这个地区,便抵近到江边作好了防御工作。别认为自己是去找敌人的麻烦,还要小心敌人过来找自己的麻烦。

吴江龙在快要下到江边时,为了不让对面敌人发现,只好把身体隐在草丛中,一会爬行,一会弯腰前进。到了陶川身边后,吴江龙问,“对面有什么情况?”

“对面好像有人。”陶川悄声对吴江龙说。

吴江龙按着陶川手指方向,缓缓看过去,只见对面丛林中有两点火光闪烁。

吴江龙用望远镜看了一会后说,“是有人,从不动的情况看,肯定是越军的哨兵。”

“那怎么办?”陶川问。

“即然有敌人守着,那就得先把他们干掉。”

陶川来了兴劲,“你的意思是,摸哨。”

“不仅是要摸哨,还要把那里的敌人全干掉。”

“好,那就让我们分队去。”

“去多了不行,只能先去十个人。”

“好”

“先去抬两个竹筏,慢慢下水,一定不要弄出响声。”

“放心吧!”

陶川安排人去抬竹筏。

竹筏抬过来后,为了不弄出响声,战士们用绳子拴着,一点点往山下溜。

三只竹筏被放入水中,一共上去十名战士,再加上陶川就是十一人。

江水很急,竹筏过渡,不能按着直线过江。即使过去,也要下漂好几里。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在竹筏下水后,这一边用绳子把他牢牢拴住。在它往下漂时,从后面加力,好让摆筏的人减轻些阻力。

为了不发出响声,尽量不用东西去划,而是用撑杆顶住江底缓缓前行。这样还不够,在水浅的地方,还要有人从后面推。

在几方助力下,竹筏悄悄朝对岸划去。

南岸和北岸一样,完全笼罩在晨雾中。靠近江边有一个竹子和木头混搭的棚子。在紧靠棚子近旁的一棵大树上,吊着一个仅能容一人上下的软梯。梯子尽头,则是一个鸟窝样的窝棚。估计这就是越军用来朝对岸观察的前哨了。

由于雾气大,站在上面也看不清对岸的情况,所幸上面的越军也躲到了树下面的棚子内。

一年多的时间,这里就没发生过战斗。就是越军警惕性在高,他也不能天天绷紧了弦,死盯着对岸。何况,这里又不是什么渡口。之所以越军要在这里设哨,原因就是这里的水比较浅,防止有人偷渡。

其实,他们防的不光是怕北面的人过来,也怕自己一方的人逃过去。

到了八四年,中国改革成果已经逐渐显现出来。别看是中国的边境,但这里的老百姓生活也要比越方强很多,所以,那些心眼活的越南人,对中国开始心往之。别看政府之间在打仗,可他们有亲戚在中国,如国他们投过来,还是有被收容的可能。<


状态提示:三百四十三、借雾过江--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