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玄幻奇幻>时代的灵魂>第1章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父亲给的名字宁成改成了宁声涛。取自鲁迅先生“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变化“于无声处听惊涛”。还煞有介事的把哥哥宁涛的名字改成了宁广涛。

因为成分问题,政审这一关永远过不去的父母在年轻的时候失去了读大学的机会。包桂兰从此一直顶着黑五类的帽子,再也没有进过大学。一个品学兼优、活泼能干的少女到了古稀之年仍然感到一丝遗憾。

宁原基的家庭出身也属于地主成分,所幸一切都有自己的父亲顶着,游街批斗下狱都是父亲承担,不像包桂兰的父亲“畏罪自杀”在包桂兰四、五岁的时候就自绝于人民,所以包桂兰所遭受的痛苦稍稍多于宁原基。看着一个又一个远远不如自己的同学考上清华、北大、人大、复旦、川大、重大这些名牌大学,宁原基只能卑微的混进同学的教室偷偷的听教授们的授课。直到社会上再也不讲究成分和出身,宁原基才一圆读大学的梦想,那个时候他已经过了不惑之年。

父母都是读书的好材料,却因为历史的原因而没有机会好好读书。因此,他们把一切期望都寄托在儿子宁声涛的身上,创造一切条件培养宁声涛的读书能力。

宁原基认为,一个人能不能成为有用的人,取决于他是否有良好的学习和应用能力。一个人能不能成为有道德的好人,取决于他是否有良好的认知能力和反省能力。因此,宁原基从小就注重培养宁声涛的观察能力、表述能力、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在包桂兰的协助下,宁原基很满意自己对孩子的培养杜绝了“养不教父之过”的局面。

为了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和专注度,宁原基研究了很多教育方法和教育思想。一个子弟校教师和一个民办学校教师,两人得天独厚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得宁原基从小就把书当成玩具来对待,把各种益智游戏当成生活,把思考和提问当成如同呼吸和食物一样的要素。

生活在郊区,可每周宁原基夫妇都会带着孩子到城里去游玩。“孩子的成长,家长的陪伴和引导非常重要”的观点到了21世纪之后被普遍接受,宁原基夫妇在二三十年前就已经明白。

当宁声涛发现在书中学到的东西在现实中使他显得比别的孩子更聪明更能干更有效率更有成就感,于是宁声涛开始了一种把书籍当成神灵来膜拜的生活。

别的孩子见到书就害怕,宁声涛见到书就喜悦;别的孩子见到不懂的东西就逃避或者依赖大人来解决,宁声涛则自己寻求书籍的帮助。单位里的知识分子中间开始流传出“没有宁声涛不爱的书,只有他尚未发现的书”的流言。

因为特别爱书,在这家拥有一百多名各类知识分子的科研单位中,宁声涛成为了小明星。他能够和每个人聊天,从聊天中得到知识,得到见解,得到启发。与专家谈论如何使柑橘高产且味道甜美的生物学课题,与司机谈论汽车的动力和速度与安全的课题,与工人们谈论天气降水对农作物产生的积极消极影响,与食堂师傅谈论各种调味综合产生的效果等等。

自从宁声涛开始读小学之后,几乎随时随地无时无刻手中没有一本书。单位里一些与母亲包桂兰关系不错的同事和领导开始评论宁声涛为书痴:“爹亲娘亲不如书亲,爹好娘好不如书好!这孩子不但是个书痴,而且是个书精!”

宁声涛小学同学徐小福则在学校里传说宁声涛的一句让校长都惊讶的话:“其实每个人都是一本书,每本书都有可以学习的地方。”

自从宁声涛在5岁的时候正式接触到第一本书籍,直到一年以后他开始读小学一年级,他就开始在他所有的书籍和作业本上写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个字。到他读大学的时候,他拥有过的超过两千本书上都有这八个大字。这八个大字也就如同“精忠报国”一样,只不过不是刻在背上,而是刻在心里。

(本章完)


状态提示:第1章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