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军事历史>大明天启录>第八十六章 高句丽乱局

朱有孝等得及来年再战,努尔哈赤是等不及来年再战的,失去了赫图阿拉城,他得再夺取一个落脚点,平壤是他的目标,他现在已经组织了五万人的军队,其一万人已经让范程悄悄的运过了鸭绿江。女真人组织军队非常简单,随便的青壮年都是打猎的出身,带军队制式的刀枪可以打仗,是立马再组织三万人也是很快的事。

高句丽现在成了香饽饽了,大明想着它,女真人想着它,海岸对过的倭国人也想着它,在努尔哈赤做准备的时候,倭国人已经下手了,倭国的情报头子柳生宗矩早已得到了高句丽王李珲被废的消息,作为德川秀忠的老师,他时刻想着如何让德川家族能够得到更多的利益,作为情报头子他时刻关注着朝鲜的信息。丰臣秀吉攻略高句丽的时候,德川家族在东边得不到什么利益,没有参加那场战争,现在德川家族取得了倭国的统治权,如果趁着高句丽宫变能够取得利益还是可以考虑攻略朝鲜的。

本来德川秀忠继承父亲的志向,以加强倭国自己的统治为原则,不愿意对外进行战争,但是禁不住有好战分子的蛊惑。德川幕府的四大天王虽然不在了,他们的儿子们还在,四天王之子的三个本多忠政、神原康盛、酒井家次却是极力怂恿德川秀忠发动高句丽战争,他们的理由是为了拯救倭国承认的高句丽王李珲,帮助高句丽恢复正常秩序。这个理由虽然可笑,但是也可以忽悠一部分高句丽人,毕竟李珲还是一代高句丽王亲自任命的正统接班人。

于是,倭国自得到大明朝训斥高句丽使者之后也开始了积极的备战。一次高句丽战争,丰臣秀吉出动了几百艘战船,结果在大明朝和高句丽水军的联合作战失利,这一次由柳生宗矩任总指挥,出动了一次性近千艘战船,出兵十五万人,携带了最先进的武器,准备一鼓作气拿下高句丽。

在天启三年九月初,对马海峡的倭国一侧,倭国近千艘战船向高句丽大举开进,经过三天的航行到达了高句丽的釜山城,在城里接应的倭国人一哄而起,经过简短的战斗占领了釜山,然后一路向北杀去,高句丽刚经过宫廷政变,人心不稳,倭国人一路势如破竹。

当倭国人以为很快征服高句丽的时候,迎头挨了一闷棍,在达城倭国人遇到了对手,达城的牧使是高句丽著名的抗倭名将权栗的女婿李恒福,这老头和他岳父一样,是一个能能武的人才。当他得知倭国军队急速进兵而来,知道自己的几千人肯定抵挡不住,好在达城地处山间的盆地里,他想先拖延一下倭兵的进攻速度还是可以的。他先是派人在前面的盆地口埋伏好火雷、火车、火鸟等一大批放火的装备,又在盆地的出口处截断一条小河,筑起一条水坝,剩下的三千余人防守在加固的城内,打算进行一次痛击,然后撤退水淹,迟缓倭兵的进攻速度。

倭国军队在前锋酒井家次的带领下抵达了达城,李恒福早已将达城四门紧闭,东西两门堵死,留下北门退兵,留下南门诱敌,城内的老百姓早已撤出了。看着眼前的小城,酒井家次一声冷笑,带来的火炮一字排开,冲着小城猛轰了半个时辰,然后一万多人径直冲了过来。李恒福既然有所准备,自然不会受到太大的损失,只不过南门毕竟没有堵死,在炮击的时间长了,有些摇摇欲坠,但是又不是死守,抵挡一阵子还是可以的。等倭兵抵近城墙时,李恒福一声令下,滚木、礌石、弓箭、火枪齐发,登时倭兵死伤了几百人。酒井家次也是个猛人,也不管死多少人,指挥倭兵像海浪似的一波一波向涌,坎坎打了将近四个时辰,天要黑了的时候,南门终于被攻破,李恒福指挥高句丽士兵边抵抗边撤退,出了北城门以后,像彻底溃败了一样,士兵们四散奔逃。

酒井家次顺势占领了达城,见天色已晚,倭兵在城里住了下来,毕竟这时候天气已经有些冷了,城里有住房,怎么也住在城外暖和。打了一天了,倭兵们也有些累了,驻扎下来不久进入了梦想,悲剧开始了。夜半时分,突然间一声炮响,隐藏在城墙藏兵洞里的高句丽士兵推出了准备好的火炮,对着城里面是一阵的猛轰,刹那间整个达城陷入一片火海,原来李恒福玩了一手火烧达城。睡梦的酒井家次惊慌失措,带领士兵退出了达城,清点一下士兵,竟然损失了两千多人,只好在城外驻扎下来,等待柳生宗矩的训斥。

当第二天午柳生宗矩带领主力部队赶到时,气的火冒三丈,打了酒井家次一顿耳光,然后命令本多忠政带领三万人代替酒井家次做前锋,继续向北攻击前进。本多忠政害怕再次了李恒福的诡计,因为不知道李恒福到底有多少兵马,本多忠政把三万人抱成团向前进攻,等走到小盆地的底端时,道路越来越窄,倭兵越走人越集,又是听到一声炸雷,前面李恒福的拦水坝炸开,滔天的河水顺着小盆地漫淹了过来,吓得本多忠政脸都白了,三万人被淹死了近万人,下场酒井家次还惨。

给柳生宗矩带来坏消息的不仅是本多忠政,在本多忠政被水淹的同时,刚走到小盆地入口的后勤部队也遭到的袭击,在蔓延几里的小盆地入口狭窄的道路,一千多高句丽士兵把所有的引火器具一下子都扔向了满装粮食、*的大车,在混乱的炮炸声,高句丽士兵悍不畏死的冲了过来,一阵火烧、刀砍、枪击过后,倭兵的后勤大队死伤惨重,辎重物资损失过半。


状态提示:第八十六章 高句丽乱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