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军事历史>大明天启录>第三百二十章 凤阳王国 2

冒辟疆和王政再次兵分两路,从苏撒古城和阿巴丹同时开始,冒辟疆率领西路军,直接杀向西南,王政率领水路坐船从后世的科威特港口登陆,两人从两个方向合围,目的是将这个圈内的所有奥斯曼帝国和萨非王朝的军队全部歼灭,在向外是大沙漠了,奥斯曼帝国军队很难通过沙漠攻击。

明显的是冒辟疆谨慎过头了,他带着军队从苏撒出发直奔下一个萨非王朝的阿马拉城,结果丝毫没有遇到抵抗,城里面也没有多少军队,看到冒辟疆凤阳王国的军队到来,直接投降了。冒辟疆留下五千士兵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军营之后,再次向下一个目标纳西里耶奔去,在哪里的奥斯曼帝国军队仍然很少,又让冒辟疆很简单的占领了,除了行军的时间,冒辟疆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一拳头打在棉花,冒辟疆自己都没弄明白怎么这么简单占领了这块地方。

王政的情况同样简单,他率领军队登陆科威特港以后,遇到了微弱抵抗,在这里有一个哈立德家族建立的部落,这是三十多年前刚来到这里的一个部落,属于奥斯曼帝国委派的一个小总督,不过他们这个家族在这里的统治也不是很稳定,在王政的迫击炮响起不久,这个部落亏散了,逃向了西方的沙漠深处,他们没有见过这样的打仗方式,直接被吓跑了,可见这里非常落后。

留下五千人占领港口,一路西北前进,向冒辟疆预定的的会和地点而去。在纳西里耶小城,冒辟疆和王政两人都有些不相信,他们这么简单会合了,在这里再次留下五千军队,因为这是他们距离阿巴丹最远的目标城市,因此留下了大量的军备物资,并叮嘱队长做好防御工作,率队从幼发拉底河左岸返回头围攻巴士拉,结果他们想象的更简单、更意外,刚到巴士拉遇到了陈贞慧派出的人迎接他们,原来这座城的总督直接向留在阿瓦士的陈贞慧递交了归附协议,根本不用打仗了。

看着一头雾水的冒辟疆和王政,陈贞慧便笑着向他们解释了这场准备充分、却又没有打起来的战争始末。原来是在萨非王朝的阿巴斯一世入侵大明时战死,继位的萨菲和他祖父一样残暴,但却没有他祖父那样英明,奥斯曼帝国看到了机会,便趁机向萨菲王朝进攻,双方的军队现在都集在巴格达,双方几十万大军都在巴格达鏖战呢?算是攻击阿瓦士的奥斯曼帝国军队也是一支偏师,他们的意图是攻下阿瓦士以后,切断萨非王朝军队的后路,让守在巴格达的萨非王朝军队产生混乱,结果被凤阳王国占了便宜,没费力气得到了阿瓦士。

至于巴士拉城,说起来也很有意思,是那个在阿瓦士陈贞慧遇到的那个医生牵线,让陈贞慧简单的得到了这座城池。

陈贞慧说,这个医生不是阿拉伯人,他是一个达曼教徒,或者说是犹太教的一个分支,也可以说是天主教的一个分支,总之他们之间的关系较复杂,他是犹太人,而且在巴士拉还有更多的达曼教徒,甚至他们还控制着这座城的管理权,是巴士拉城最富足的一个阶层,他们属于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边远小城。

犹太医生叫做卡夫卡,自从陈贞慧将烧烫伤膏送给他以后,经过几天的使用,他发现效果不是一般的好,而且陈贞慧还告诉他一个清理伤口的办法,是用烧开过的干净水,最好是蒸馏水,加接近一成的精盐,勾兑成盐水,用来清洗伤口,既减轻了病人的痛苦,还让伤口更快的愈合,减少感染的概率。

得到了陈贞慧这一点好处的卡夫卡并不可能为他牵针引线,但是加下来凤阳王国的军事行动,让卡夫卡看到了机会,不但是武器装备的先进,士兵的彪悍更让人震惊,他虽然仅仅是个商人,但是犹太人太善于抓住机会了,他认为这块地方将来肯定是凤阳王国的了,无论奥斯曼帝国还是萨菲王朝都不可能再夺回去,必须向凤阳王国靠拢。

在巴士拉城,别看达曼教徒富有,而且还控制着这座城市的管理权,其实他们的地位很低,占据多数人口的阿拉伯人看不起他们,波斯人照样看不起他们,算是奥斯曼帝国,委托他们管理这座城市,也是因为他们善于理财,能够在这偏远的地方提供不错的财富,这是他们唯一的优点,这是奥斯曼帝国人的观点。

在历史犹太人屡遭屠杀,这跟他们的民族性格有很大关系,因为他们有国无家,他们只好储蓄巨额的金钱,几乎到了贪婪的地步,而且他们基本不参与保家卫国之类的战争,遇到战争便想法从取利,唯利是图,而且不择手段,他们是精明而又愚蠢的葩结合体,让人爱恨交加,所以遇到战争是,财富是他们最大的原罪,不支持所在国家战争会被屠杀。

卡夫卡精明的看到了凤阳王国的未来,因此他来到巴士拉,向他的族人建议,应该和凤阳王国合作,这样才能保证达曼族人的最大利益,事情这么简单,凤阳王国的雏形这样轻松的确定下来。

看到陈贞慧这样简单的通过卡夫卡将这里的政治环境搞的门清,无论是朱常润还是冒辟疆,他们这几个开拓者总算是放下心来。巴格达的战争一时半会不会结束,凤阳王国得到了阿瓦士,不在继续进军切断萨非王朝的援军后路,战争持续的时间必然会延长,那坐山观虎斗,耐心的等待着他们的战争结果吧。

闲下来是不可能的,既然奥斯曼帝国和萨非王朝顾不波斯湾,冒辟疆让王政带领凤阳舰队


状态提示:第三百二十章 凤阳王国 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