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军事历史>超时空航班>四 拯救
合适的策略出来。

主席现在是最高军事三人小组的成员,而且在某种意义上,算是红军战略决策的实际提出者。只因为来得早才能来魏承恭这边看一下西洋景。现在与会人员都到齐了,会议开始,他自然是不能留了。

魏承恭没有跟过去,他没有资格。别说他不是红军战士、不是共产党员;就算他是战士党员,这种设计军事策略的会议也轮不到他说什么。

代替他给与会人员提供“未来情报”作参考的,是总司令和李尅农——之前李尅农已经学会了一些基本操作。

好吧,不提这一次大家都不了解的会议。回过头我们还是看看魏承恭这边。

“连主席都没有办法,看来长征是在所难免了。”魏承恭站在山头上,看向下方依然田野间忙碌着的山民们,“我必须要为他们做点什么。我必须要做点什么。”

————

只是该怎么才能援救这些人,魏承恭心中殊无计划。一时半会儿肯定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来,暂时没什么事情的魏承恭就转向去了列宁小学。

眼下苏维埃共和国的主要工作无疑是军事工作,而在这方面,魏承恭是肯定插不上手的;农活他做不来,医务和军工工作也不是他的专业——放下身段去给傅连璋或者吴汉杰帮忙打下手倒也不是不可以,而且魏承恭本人也能拉得下面子来(他很想得开:像傅连璋吴汉杰这样的人,建国后最起码也是部长级别,自己一个穷**丝,能给一个部长打下手,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可是让这么一个“高学历,有文化”的进步青年去做打杂的工作,毫无疑问是“巨大的浪费”。

于是,魏承恭唯一还能挥一点作用的,就是学校了。

别说,这小子给一帮熊孩子教课倒是做得挺不错的,倒不是说他教得有多好,关键是在教学计划“完成”后,他会给孩子们讲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天上的飞机,海里的轮船,地上的坦克车,大气层外的人造卫星……还有美国人怎么阴险,英国人怎么缺德,日本人怎么不是东西等等——好好的数学课(当时他是“进步音乐家”,不过音乐肯定不是这时候的中国教育界急需的,所以他的任职科目是数学——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数十年后,不是吗?),硬是被他上成自然课历史课。

有着高中学历,又有着后世网络论坛经历的他讲述起这些“故事”,肯定比当时根据地学校里那些“高小”毕业的教师要强得多(地效舅舅讲的事情:他有一个老师,给孩子们上课只能教到三年级,三年级以后的就不会了,这还是解放后的事情,解放前的情况简直无法想象),一来二去,他的课博得了师生们的喜爱。不单是学生们爱听,就连几个老师也会来旁听。

不过这个小魏老师在上个星期六(1934年4月7日刚好是星期六,倒是符合工作制,再汗一个)离开后,连着一个多星期没有出现,当时学校里的同学们还以为他被调走了,惋惜了好久。

现在好了,小魏老师又回来了。

“魏老师好!”看到魏承恭到来,在老师的带领下正要走出校门去的孩子们主动问好。

“诶,怎么又忘了?该叫我什么。”魏承恭假作生气,在面前这孩子鼻子上轻轻刮了一下,“你们这是要去哪里啊?今天不上课吗?”

“听说这段时间前线打得很激烈,我们去看望红军的伤员们,‘小’魏老师你要不要一起来?”

在“魏老师”前面一定要加上“小”字,这是魏承恭对孩子们的要求。倒不是他害怕把自己叫老什么的,他只是借此提醒自己,要向那个“一个都不能少”的老师看齐。

“去医院啊……也好,我也跟去看看。”说着话,魏承恭加入了孩子们的队伍。

“小魏老师,上一个星期你去哪里了,为什么都没有看到你?”一个胆子比较大的,名叫赵台的学生问道。

“我去……嗯哼!你问这个干什么?”小魏差点说漏嘴。

“想听老师讲故事。”

“讲故事啊,没有问题。”小魏老师心中一动,向孩子们道:“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个王二小的故事……”

这小子还是很有讲故事天赋的——实际上没有天赋也不要紧,对于很少有听故事机会的孩子们而言,就算他讲得不是那么清楚,同学们也听得非常来劲。

“小魏老师,你讲得真好——不过这是哪个根据地的事情啊?”

问的不是学生,而是同学们的带队老师,一个名叫张樱的女孩子,约摸2o岁上下。穿一身军装,留一头在根据地比较常见的齐耳短,长得不说好看,却也不算难看。

“呃……这个……”魏承恭只能含糊了,“我也是听人说的,具体是哪个根据地的事情,我也不知道。”(他在讲故事的时候,把“日军”说成“敌人”,把“扫荡”说成“围剿”,因此光是听的话,是听不出这是一个抗日故事的)

“同学们,听完小魏老师讲的,这个王二小的故事,大家有什么想法呢?”从魏承恭那里听不到更多的消息,张樱老师不忘自己的本职工作,见缝插针地给孩子们做起思想教育工作。

“这个王二小,真是好样的。我长大了,一定要向他学习。”英雄事迹是很容易让孩子们产生共鸣的,立刻就有个小同学表决心。

“不是长大了才向王二小学习,等长大了,就学不了了,”另一个看起来很“刺儿头”的同学反驳道:“


状态提示:四 拯救--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