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军事历史>吕氏皇朝>第六百八十四章 败袁尚

袁尚知道我兵临冀州立刻弃了袁谭回援,他的部将马延对他说:“吕峰既然兵临城下,大路之上必有埋伏,主公可从小路进军,自西山出滏水口去劫吕峰大营,必能解围!”马延说的很在理,而且审配又不在袁尚身边,于是袁尚就听了马延的话,从小路进军。其实无论袁尚从大路进军,还是从小路进军,他都必败无疑。吕布的野战能力,岂能用大路小路来衡量?更何况,这次来的可不止是吕布一个人,于是我分兵让关羽、张飞守在城下,自己带着吕布准备突击袁尚大军。

袁尚出滏水界口,东至阳平,屯军阳平亭,离冀州十七里下寨,一边靠着滏水。他命军士堆积柴薪干草,等到夜里焚烧为号;并派遣主簿李孚扮作我军将校,直至城下与审配约定时间。李孚与审配乃是旧识,审配认得他的声音,便将他放入城中。李孚混入城中还自鸣得意,他尚不知道,是我下令放松戒备,让他进城。不然,他不知道我军号令,如何能蒙混过关?李孚见到审配便告诉他:“袁尚已陈兵在阳平亭,等候接应,若城中兵出,举火为号!”审配立刻命人堆积柴薪,准备做通信用。李孚辛苦一夜,正准备下去休息,突然想起什么,回头对审配说:“城中粮草缺乏,正南可让老弱病残出城投降,吕峰见此必不起疑,我军士卒跟在后面突然发难,必能让吕峰军措手不及!”审配正愁不知道该怎么接应袁谭,听了李孚的意见,觉得非常好,就依此行事!

第二天,城门突然打开,一群老弱打着一面白旗,上面写着:‘冀州百姓投降’我军小校立刻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我,我笑道:“我军围城已久,城中粮草渐少,此必是城中无粮,让百姓先出来投降,以士卒尾随百姓之后,想攻我一个措手不及!关羽、张飞听令:你二人各领万人,埋伏在两边,待我号令,一起杀出!”吩咐完,我带着吕布来到城下,果然见许多老弱百姓相互搀扶而出。百姓才出尽,有万余袁兵杀将出来,我摇摇头,命人将令旗一展,关羽、张飞冲两旁杀出,吕布一马当先杀进袁军大队。袁军无奈,只能退回城中。我挥军向前,可惜袁军弓矢充足,我不得不退。

从城外撤兵,我毫不犹豫的命关羽、张飞带兵杀向袁尚大寨,同时我也带着吕布等人往袁尚大寨赶去。我军人马汇集,袁尚居然还敢亲自出战,两军混战,袁尚不敌我军,大败而回,只能引败兵退往西山下寨。退到西山的袁尚立刻令马延、张凯进军,可惜吕旷、吕翔早已经奉我的命令去招降二将。二将本来就不是那种死忠派,他们非常了解袁尚的处境,加上劝降的又是吕旷和吕翔,他们很痛快的投降了!我立刻加封张凯、马延为关内侯,让他们和吕旷、吕翔一起截断袁尚的粮道。袁尚情知西山无法守住,便趁夜退守滥口。我既然能截断袁尚粮道,如何不能截断袁尚的退路?正当袁尚在滥口扎寨的时候,我军伏兵突然杀出,袁军大败,再退五十里。袁尚势穷力竭,只好派人来我军投降。我本不想纳降,可是郭嘉却抢在我前面答应了。等袁尚使者走后,郭嘉立刻安排关羽、张飞、吕布趁夜劫寨,袁尚再败,尽弃印绶、节钺、衣甲、辎重,往中山而逃。

击溃袁尚后,我军挥师冀州,可是审配坚守的城池,若是强攻,还是需要很多人命去填!攻不下邺城,我十分着急,郭嘉看我着急有些欲言又止!郭嘉神情反常,我怎么能看不出来,可我以为他是来到北方不适应气候,颍川毕竟靠南方近点。我很关心郭嘉,怎么说,他都是我最信任的谋主。当年我得到他的第一件事,就是给他治病,现在可不想让他因为水土不服而亡故,于是我看着郭嘉问道:“奉孝,你的脸色不好,是不是有些不舒服?有没有请军医看过?”

“嘉无恙!”郭嘉不是贾诩,也不是许攸,他没有那么狠毒的心肠,他想到了水淹邺城之策,可是却因为此计太过狠毒而不想使用。在郭嘉心目中,邺城是我的城池,冀州百姓是我的百姓。可现在的局势,若不用此计,邺城很难打破,所以郭嘉很犹豫。看着焦急的我还如此关心自己,郭嘉咬咬牙说:“主公,我有一策可破邺城,可是有些…”

听到郭嘉有计,我十分高兴,可是见他欲言又止,就知道不是什么好计策。不过,现在冀州大部分土地都纳入了我的手中,邺城是冀州的心脏,岂能掌握在他人之手?我笑道:“奉孝既然有计,先说出来研究研究!不管是否阴损,都有我和你一起承担,就算要背骂名,也是我来!”

“主公岂可背骂名!”郭嘉惊道:“就算要背骂名,也是我这个出主意的人,岂能让主公承担恶名!”

我大笑道:“奉孝错了!岂不闻: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卑未篡时?周公如此贤明,尚且畏惧流言,王莽乃篡国大盗,也曾谦卑恭顺。自古至今的伟人,哪一位不是誉满天下,同时也谤满天下?可只有胜利者,才会被人所称颂!如今我们兵阻邺城,若是拿它不下,才会被天下人笑话。若是奉孝之计有伤百姓,我们只能在事后补偿了!为了大业,肯定要有人牺牲,今天是他们,明天或许就是你我!”

“嘉明白了!”郭嘉一拱手道:“主公,我有一计可破邺城!”

看着自信满满的郭嘉,我笑道:“奉孝有计,我自是洗耳恭听,还请细细道来!”郭嘉见我和他一起疯,心中十分感动,他觉得


状态提示:第六百八十四章 败袁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